朱淑娟專欄:新材料循環園區值得環保署長期待嗎?

2020-05-05 06:40

? 人氣

環保署長楊子敬(見圖)對於「新材料循環園區」的建成感到期待。(資料照,盧逸峰攝)

環保署長楊子敬(見圖)對於「新材料循環園區」的建成感到期待。(資料照,盧逸峰攝)

經濟部規劃在高雄小港大林蒲遷村後空出的土地、連同填海造地共301公頃興建「新材料循環園區」。看到「循環」兩字,已深受事業廢棄物困擾的環保署長張子敬,在上周環評大會中也難掩興奮地說「我對這個園區也很期待」。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他的期待卻可能無法實現,因為這個美其名為「循環」的園區,其實七成是化學、橡膠、塑膠等製造業,而且還是特殊性工業區。非但如此,水、電還要外部供應,廢水外排、廢棄物要委外處理,有委員就質疑:「園區都是台灣早有的舊產業,請問新材料新在何處?又如何說服高雄人又多了一座工業區?」

循環園區原來是特殊性工業區

新材料循環園區的構想,來自蔡英文總統2015年的競選政見5+2產業,去年10月行政院核定,上周環評大會初審結論進二階環評。一直以來行政院對這個園區的說法是:「把園區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排放的廢棄物、廢水、能源與資源妥善蒐集、再生及循環利用。」這也引發國內一陣循環經濟的討論熱潮。

但等環評書送上來才發現跟行政院說的相距甚遠,園區規劃有三大塊,其中「新材料產業」就佔了151公頃、是產業面積218公頃的70%,其中以化學原材料為大宗,其餘是橡膠、塑膠、金屬等製造業。循環服務業面積只有26%。

如果說這個園區是「石化高值化產業園區」應該不為過。實際上經濟部在環評書中也是這麼寫的,另外在園區的必要性說明則是:增加產業用地面積、增加投資金額、增加就業人口、增加經濟產值。重點在經濟、而不是循環。

循環園區計畫範圍
新材料循環園區計畫範圍。(資料照,園區環評書)

進駐產業則符合空汙法定義的「特殊性工業區」,簡言之就是汙染性大、需要特別管理的工業區,監測項目除了一般空氣汙染物,也要監測有機光化前驅物、有害空氣汙染物、甲醛、乙醛、7種重金屬、8種酸鹼氣、硫化物及戴奧辛。

目前國內只有六輕、臨海、林園、南科台南園區、中科台中園區等5座特殊性工業區。未來這個循環產業園區如果順利興建,就是第六座,也是高雄的第三座,而且與林園、臨海連成一線,而這裏既有的健康風險已經很高。

說好的再生利用,原來水電外部供應、廢棄物委外處理

而「循環」與「零廢棄」應該是一體兩面,以水資源來說,做法是廢水全回收再回到製程使用,就可大幅降低水資源。但這個園區每日用水42,150噸,來源是臨海再生水廠25,300噸、購買自來水16,000噸、園區中水回收只有2%、850噸。也就是說98%的用水要由區外供應,恐怕跟循環再利用的概念差很多。

而如果廢水全回收就沒有排放問題,但這個園區平均每日廢水量37,800噸,處理符合放流水標準後卻是排放。用電量316,000kW,也由區外的變電所供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