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學測國文考題變革 教育課綱卻還裹足不前

2017-04-07 06:00

? 人氣

過往的課綱似乎不敷使用,甚至流於為了考試而準備,台灣的教育課綱沒有進步,如何面對國際化的挑戰?(資料照,顏麟宇攝)

過往的課綱似乎不敷使用,甚至流於為了考試而準備,台灣的教育課綱沒有進步,如何面對國際化的挑戰?(資料照,顏麟宇攝)

高中學測考試於今年一月結束,其中國文科的考題逐年變革,教育部針對明年的考試包含作文增加比重、獨立計分外,也將國文科增加冊數到第五冊。顯示國文的重要性更深、更注重活化能力;過往的課綱似乎不敷使用,甚至流於為了考試而準備,台灣的教育課綱沒有進步,試問如何面對國際化的挑戰,甚而說從以前到現在國文科還在持續排擠白話文。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國文課綱文言文白話文比重明顯失衡

台灣的國高中國文課本中分為文言文選文、白話文選文,文言文選文日漸減少,這點是因應時代所趨,但很明顯上還是失衡,以目前兩者的比例來說文言文還是占七成,也因為教育部將文言文中選出三十篇名列為古文三十篇,等同告訴學生這三十篇必考,但白話文卻沒有所依據,似乎暗示學生要將心力減少在白話文上?明顯失衡的國文教育看不出時代進步的痕跡。

二、國文科教學模式—趕課、文言文優先、白話文念過、自讀

不知道是不是大家都是如此,但因為國文的課程繁複,文言文的上課需要很多堂課程,於是本來篇幅就少的白話文就被排擠,文言文一定是優先上課的內容,白話文則是視情況教學,如果無法上課到那變成為自讀課程,基本上高中生需要有自讀的能力倒是沒錯,但這顯示了台灣社會對白話文教育可有可無的偏差待遇。至於台灣在白話文文學、新詩教學上不應該只是虛應帶過,有很多課程是可以活化的。

三、國文科作文比重增加,我們卻不重視閱讀

學者、教授、作家同聲呼籲,閱讀能有效提升國文科書寫、理解能力,但我們卻還是不斷忽略,從課綱上我不見政府對閱讀的重視,高中端因應考試、課程,沒有一節課是閱讀專門的課程,且台灣多半有所迷失,認為閱讀是國文科老師應該負責。實際上是每一科教育都應該將閱讀納入課程,我們期盼,未來在高中出現閱讀課程,而這個閱讀課程應該是要聘請專精閱讀的老師;國文老師不一定會帶閱讀課程,國文老師也不一定需要,但教育部應該培養種子閱讀教師,提升整體閱讀力,迫在眉睫。

*作者為高中生,臺灣文學閱讀及創作社長、部落客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