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被腐蝕的真相與兩極化的台灣

2019-11-23 06:00

? 人氣

在這個年代「挖掘真相」相當困難,以香港反送中為例,示威者希望以港警開槍的影片顯示港警的殘暴;而港府則釋出示威者毆打路人的訊息,塑造示威者為暴民,但其實,兩者都只是片面的事實。圖為在香港理工大學遭到逮捕的抗議者。(資料照,美聯社)

在這個年代「挖掘真相」相當困難,以香港反送中為例,示威者希望以港警開槍的影片顯示港警的殘暴;而港府則釋出示威者毆打路人的訊息,塑造示威者為暴民,但其實,兩者都只是片面的事實。圖為在香港理工大學遭到逮捕的抗議者。(資料照,美聯社)

隨著網際網路與社群媒體的發展進步,人獲取資訊的管道愈來愈多元、快速、便利,相對於以往只有三台與少數報紙的時代,人們可以更自由的接觸到更多的資訊,但是,這真的是一件好事嗎?你有想像過,所謂的「真相」,在這多元的資訊潮流中逐漸被腐蝕殆盡嗎?在你網路上看到許多「名家評論」或者酸度爆表的「政治梗圖」,你有想過這些都是個人的意見,並不代表全般事實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為了避免政治敏感,筆者不用國內案例進行討論,第一個案例,「劍橋分析」是一家英國公司,這間公司擅長運用大數據來做行為分析,而在NETFLIX紀錄片《個資風暴:劍橋分析事件》中顯示,該公司運用臉書所提供的用戶資訊,來進行分析,成功在世界各地為客戶操作輿論走向,甚至連2016美國總統大選與英國脫歐都有其黑手伸入。另一個更具體的案例,發生在2013年9月的印度,有一段匿名人士上傳的影片,顯示兩個印度教徒被穆斯林毆打致死,而隨即點燃了原本印度國內兩大族群的對立與緊張情勢,隨著謠言與報復言論愈演愈烈,隨後引起的暴動及流血衝突,逼迫印度出動13,000名軍警方才平息,而事後證實,該影片發生地點根本不在印度境內。

Facebook、Twitter、Google等網站承認,俄羅斯假帳號和假新聞在2016美國總統大選期間接觸上億民眾。(美聯社)
Facebook、Twitter、Google等網站承認,假帳號和假新聞在2016美國總統大選期間接觸上億民眾。(資料照,美聯社)

其實,許多的假訊息都是根據事實杜撰的,例如上述的印度暴亂,就是用真實的影片加上穿鑿附會的敘述,成功引發族群衝突,我們再舉一個更近、更有實感的案例。在香港反送中事件中,示威者與港府,都運用各種影像、試圖向外界傳達訊息,例如示威者用港警開槍、毆打民眾的影片,企圖塑造港府與港警殘暴對待人民及罔顧人權、草菅人命的印象;另一方面,港府則不斷釋出示威群眾毆打無辜路人、破壞商家等消息,想要把示威者形塑為暴徒,而降低示威者的正當性。但是,大家在看到這些訊息義憤填膺的同時,有沒有想過,你看到的影像都是「片面事實」,並不是當下事件的全貌?以前我們習慣說「有圖有真相」,但是隨著修圖軟體與技術的進步,修出一張假的照片已經不是難事,更甚者,流傳於網路上出現的deepfake技術,甚至可以偽造歐巴馬爆粗口痛罵川普的影片,你還能相信你在網路上看到的影像就是真的嗎?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美聯社)
先前網路上流傳美國前總統歐巴馬(見圖)痛罵美國總統川普的造假影片。(資料照,美聯社)

台灣社會的氛圍在政治惡鬥下愈趨兩極化,在兩極化的社會氛圍下,隨著兩極對話的聲量逐漸提高,社會大眾對於事實與數據資料的不認同感也逐漸上升,帶有個人價值觀與認知偏見的「個人見解」與「事實」之間的界線逐漸變得模糊,使得真相也逐漸受到侵蝕且不被在乎,在這個潮流下,人們開始對於以往具有公信力的資訊來源感到不信任(例如:政府公開之說帖或數據),只相信接近自身價值判斷的消息來源(例如:特定媒體、特定YouTube頻道、臉書粉絲團等等),而群眾的這些行為模式也讓社會上意識形態的兩極化對立愈演愈烈,而使真正關係社會民生與國家發展的重大議題無人關心與討論,難道這是你想要的嗎?

綜合以上所述,在這個真相被腐蝕的年代,我們要如何「挖掘真相」,其實非常困難,筆者給大家的建議是,如果想擺脫受到他人操控認知的可能性,就要盡可能的遠離政治粉絲團,盡量廣泛的對於各家新聞媒體的資訊收視及閱覽,對於自己關注的重大議題可以多深入查詢具公信力之統計資料或涉獵學者專家的各種正反意見,再進行個人的價值判斷。最後,筆者要大聲疾呼,人難免會有意識形態上的對立,在面對對於政治或政策立場不同的人時,切勿因為意識形態的不同就惡言相向,甚至為對方冠上「綠吱」或者「藍蛆」等等的不雅稱號,因為在民主社會中,最可貴的就是每個人都能自由的擁有對於政治的信念與想法,而我們在為了自己的立場激辯的同時,切記不要踐踏了民主自由最為美好的這個價值。

*作者為政治系研究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