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鋼專文:這是一部中共改革慘敗的悲劇─趙紫陽傳紀問世!

2019-10-15 05:50

? 人氣

1989年2月26日,美國總統老布希和中國總理兼中共總書記趙紫陽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會談。(AP)

1989年2月26日,美國總統老布希和中國總理兼中共總書記趙紫陽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會談。(AP)

趙紫陽,原名趙修業,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南省滑縣人。政治家、政論家,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二代主要領導人之一。被視為黨內改革派主要領袖。六四事件後被非法下台和撤職並被遭受軟禁。10月17日為趙紫陽百歲冥誕。

中國著名記者、原中國青年報「冰點」週刊副主編盧躍剛的新著《趙紫陽傳——一位失敗改革者的一生》,由臺灣印刻出版社出版,10月10日面市。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趙紫陽傳——一位失敗改革者的一生》是首部嚴格意義上的、完整的關於中共前總書記趙紫陽的傳記。

這是一部悲劇——中國共產黨自身發動的偉大改革最終慘敗的悲劇。記錄這場改革的發生邏輯、環環相扣的發展鏈條,解析悲劇的複合成因,是本書使命。

作者積13年之功,踏勘,搜尋,採訪,研究,成書。本書史學、政治學含金量極高,架構宏闊,史料與史識俱臻一流。可以預期,它的出版將為中外關注,引發衝擊波。

趙紫陽是中共前總書記,中國總理,因六四事件被罷黜。趙傳之價值似乎不言而喻。我想指出,在所有關於中共最高領導人的傳記作品中,趙紫陽這一題材具有特殊分量:趙本人的命運,是中國當代史的絕佳載體。

正如本書所記述的,趙的一生,囊括了20世紀中共史之泰半(除大革命時期和紅軍時期)。由於趙是黨的地方幹部,他的歷史,和中共(與軍事史相對的)執政史緊密相關。從領導農民對地主階級的鬥爭、暴力土改到農業合作化,從人民公社運動到大饑荒,從文革到改革,由廣東、四川第一把手(以及內蒙自治區領導)進京,任國家總理8年,中共總書記兩年半。他個人的歷史,將地方與中樞緊密聯繫在一起,展開極其豐富多元的歷史長卷。

特別是,他幾乎承載了有關中國改革的所有關鍵事件。他是經濟體制改革最早的吃蟹人,亦是政治體制改革的主帥;他因改革而成名,亦因改革而集矢一身,最終落難。趙傳,是一部人格化的當代中國史。

中國報導文學作家盧躍剛最新力作《趙紫陽傳:一位失敗改革家的一生(上中下)》書封(印刻)。
中國報導文學作家盧躍剛最新力作《趙紫陽傳:一位失敗改革家的一生(上中下)》書封(印刻)。

盧躍剛先生是擔綱趙傳寫作的為數不多的合適人選之一。他有三大優勢:

其一,對農村的深刻認知。盧是文革時期的上山下鄉知識青年。從事新聞工作後,長期關注農民、農村、農業問題。他認為,新聞報導、學術研究,思考、寫作,不能缺少有七八億人口的鄉村。1989年,他曾主筆采寫「民工潮」《1989:中國第一號震盪》。1993年,參與主持、採訪、寫作「中國農村剩餘勞動力調查」(「候鳥路線」調查。除了中國青年報發表15個整版報導,還在《中國作家》發表10萬字的隨筆《鄉村八記》,並參與策劃、主持了《中國作家》報告文學專刊「尋找農民的真理」)。1998年,出版有關陝西農村司法案件的《大國寡民》。2003年,主持編輯珠三角「民工荒」調查。他對農村問題觀察多年,思考多年。而農村,恰是趙紫陽幾十年從政生涯的主場。

其二,對四川的透徹瞭解。四川雅安是盧躍剛的家鄉,盧父是從四川參軍的老紅軍戰士。盧躍剛文革時期插隊雅安,2005年在故鄉建立落腳點,長時間在四川鄉間居住。2008年汶川大地震,2013年蘆山大地震,兩次地震,家鄉都是重災區,他自費進入災區採訪,寫了特稿《四川人》、《雅安人》,參加了地震災後重建工作。盧躍剛對四川有深入的瞭解和入微的觀察。四川是大饑荒重災區,1958-1962,「非正常死亡」逾1200萬人。趙紫陽督川,時在文革後期和改革開放之初。解決9000萬人的吃飯問題,是他主政地方時的歷史性功績。趙紫陽(甚至可以說中共)的許多改革舉措,都萌芽於四川,例如「鬆綁」的提出,人民公社制度的廢除。《趙紫陽傳》中關於四川的篇章,是有關趙改革思想形成的重要篇章。盧躍剛對四川的深刻認知,無疑對此起了重要作用。

其三,財政知識。盧躍剛從事新聞工作之初,是中國青年報經濟部記者。日後,他參與創辦了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他對經濟問題研究著力甚勤,善於從財政對角度理解政治。這種知識底蘊,對本書寫作不可或缺。

1966年1月16日,趙紫陽(第二排左一)和毛澤東等人在武漢合影。(維基百科)
1966年1月16日,趙紫陽(第二排左一)和毛澤東等人在武漢合影。(維基百科)

作者發掘了諸多獨家史料。茲舉數例:

1,趙紫陽主政廣東時捲入人民公社、浮誇風狂潮,參與制造「高產衛星」,饑荒發生時緊急轉舵、亡羊補牢的史實。

2,趙紫陽主政四川時,為解決9000萬人吃飯問題,實行一系列突破性農業政策,以及採取「經濟反左,政治防右」策略的若干原始文獻。

3,發現了北京政治的「家——國雙重結構」,幹部子弟(「紅二代」)在政變、轉型、改革開放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4,挖掘出關鍵史料,厘清了八十年代改革胡耀邦、趙紫陽關係的一些重大公案。

5,確證了改革開放重要理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源流。

6,梳理出了中國經濟發展模式的存在,即以「貿易立國」為指導思想的沿海發展戰略,融入全球化,進行廉價勞動力輸出即剩餘勞動力世界貿易,變包袱為財富,形成了影響至今的巨大財富積累。

7,揭示並解釋了包括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南沙問題在內的一系列重大決策過程。

8,對六四的成因、發展、後果給出了新的展示、解釋。

上述發掘,作者絲毫不「為尊者諱」,而是直面趙紫陽本人的生命史,如實記錄了傳主在毛澤東時代作為地方領導人的種種錯誤。從錯誤、反省到救贖,有完整的演變邏輯。這正是一批中國共產黨人走向改革的令人信服的邏輯。

本書重考據,也重思考,包括若干對歷史的重要認識。

其一:「財政邏輯」。

本書揭示了中共革命、建設、改革歷史的「財政邏輯」,即機會主義、實用主義邏輯。作者依此邏輯,觀察、梳理了趙親歷的減租減息、土改、三反五反、三大改造、三面紅旗、大饑荒,發現中共革命的結果和它聲稱的目標相反:因為是世界上最大農業國家發生的革命,結束「土地」佔有、地租分配的嚴重社會不公是革命合法性的基礎,其依據主要是10%的地主佔有了70%的土地,但是大量的調查和研究證明,中國近現代以來的社會是傳統自耕農農業社會,其特徵是土地高度分散、細碎,除少數地方有大地主土地兼併現象,不存在上述比例的普遍存在的土地財富集中事實。

官史把奪權成功前的歷史分為三截,1927——1937年被稱作第一次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間隔了個八年抗戰,1946——1949年則稱作第二次土地革命戰爭即解放戰爭時期。解放誰?主要是解放被剝削被壓迫的貧苦農民。口號是消滅地主階級,剝奪地主土地分給農民,實現「土地還家」、「耕者有其田」,武裝奪取政權的軍隊由農民的子弟組成叫「解放軍」,稱謂一直延續到二十一世紀。土地革命使廣大貧苦農民當了主人,地主階級、鄉村富裕農民及其子孫淪為新社會的敵人、賤民,於是人民感謝黨感謝毛。但是,新區土改還沒結束,合作化運動便啟動了。合作化是蘇俄革命的發明,中共借鑒,名義上是「集體所有」,實質是消滅土地私有制,土地國有即土地布爾什維克所有——黨有,即以國家強力剝奪所有農民的私有財產。人民公社則是這種剝奪更加極端的制度表現。合作化、統購統銷、戶籍制不僅剝奪了農民的土地、大型農具、耕牛、騾馬,還剝奪了農民的糧食生產、消費支配權和遷徙自由。

農民名義上是「主人」,事實上淪為奴隸,國家成為管制數億農民的特大地主。革命承諾的目標與結果為什麼背道而馳?為什麼要革命,革命為了什麼為了誰?革命的真正受益者是誰?盧躍剛的研究結論是:包括前蘇聯和中國的共產革命是少數人利用大多數人的名義、少數人獲利,少數人借助暴力動員、壓迫、剝奪多數人的革命。革命的主力——農民在革命成功後的悲慘處境,以及土地制度即產權制度的變遷是兩條觀察、認識革命性質的線索。在革命的華麗口號背後,是「為奪權/掌權而打糧」的財政邏輯。

大陸民眾展出橫幅懷念趙紫陽在農村改革時的貢獻(維基百科)
大陸民眾展出橫幅懷念趙紫陽在農村改革時的貢獻(維基百科)

其二:「救贖說」。

本書從趙紫陽的角度,對大饑荒史實作了確鑿記錄。盧躍剛通過大量史料,確認了顧准原創「糊口經濟」概念的思想史價值,以及他用這個概念和馬爾薩斯人口理論對大饑荒成因的解釋。這是當代中國史不可回避的慘烈一幕,與改革開放有必不可分的邏輯聯繫。作者根據它對鄧小平、胡耀邦、趙紫陽、萬里,尤其是鄧趙的研究,提出了改革家「心理動因說」——「踐諾(實踐而不是踐踏30多年前建設民主、法治國家的政治承諾)——救贖(反省罪錯,啟動良知,回到人道主義立場,進行經濟、政治改革,實現自我救贖)」。關於救贖,作者提供了1980年10月鄧接見美籍華裔科學家、企業家朱傳榘所說的「共產黨犯了很多錯誤,欠人民很多,我們必須向中國人民還債」等若干條證據。

鄧是毛禍國殃民罪責的近距離目擊者,本人也難脫干係;他是毛的償債人。鄧非毛,在鄧的執政理念背後,有三大反思:一是大饑荒;二是反右;三是文革。大饑荒欠下巨債,必須償還,為此發展經濟是第一位的。中國的發展離不開知識份子,反右不能再搞,但須為自由設限,不能縱容對執政者的挑戰。更不能搞文革大民主,天下大亂,談何救贖?趙也是救贖者,但他從救贖走向了更徹底的改革。他主持經濟、政治改革時期是以市場經濟為導向,有憲政民主思想和改革目標的威權主義者(主要為鄧趙之間的權威依附關係所決定),六四下臺被軟禁,通過閱讀、交流、思考,反省歷史,總結改革得失,成為一位堅定的自由主義者——憲政民主派。

其三:「人權基點」。

盧躍剛的史觀以人道主義為底色。他經研究認為,包括前蘇聯和中國的共產革命是少數人利用大多數人的名義、少數人獲利,少數人借助暴力動員、壓迫、剝奪多數人的革命。二十世紀世界共產革命早自布哈林,晚到東歐社會主義國家二戰以後便風起雲湧的改革,打出的改革旗號都是「人道社會主義」,就是針對共產革命奪權、掌權的非人道主義——非民主、法治的制度特徵。「革命」只要祛魅,就會回到常識,回到法律(包括自然法),回到現代文明的視野,殺人就是殺人,搶劫就是搶劫,販毒就是販毒,其惡劣性質不會因其宣稱的高尚動機而改變。所以,「告別革命」首先是反省暴力,告別暴力,在人道主義——人權的基點上建立現代民主、法治國家。本書以趙紫陽的一生為線索,在100年、甚至更久遠的歷史跨度上,挖掘出了趙紫陽作為二十世紀偉大的政治家、改革家和人道主義者的為中國人中國政治改革留下的精神價值——善與良知,而在此之前,人們對他所知有限。

其四:「改革敗因」。

毛離世,文革落幕,文革結束後的鄧小平,一度得到黨軍元老、底層民眾、知識份子的一致擁戴,這是中共鳳凰涅槃的黃金機遇。「中國向何處去」或許願景各異,但「中國絕不能回毛時代」卻有高度的共識。然而這機遇轉瞬即逝。改革走上充滿風險的道路,最終敗北。毛遺毒深遠,餘威猶在,借毛之名對抗改革以守私利者步步設障,無疑都是原因。但以鄧胡趙為中堅的改革派亦須反省。趙傳是反省之書。它詳述並分析了若干令人扼腕的史實,如:鄧胡矛盾;胡趙矛盾;鄧趙矛盾;經濟改革派的內鬥;體制外激進派對體制內外溫和派的抵制;體制內外溫和派的散亂、無法整合;趙的策略失誤;……等。作者直面歷史,以中肯的態度冷靜記錄,留下血的教訓。

*作者為香港大學榮譽講師,中國傳媒研究計畫主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