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子島:囚禁半世紀,被遺忘的孤島》選摘:半世紀限建,社子島的教育進行式

2016-08-07 10:30

? 人氣

社子島很多弱勢族群的家庭是隔代教養,學生放學後無人管(攝影/陳弘岱,遠足出版提供)

社子島很多弱勢族群的家庭是隔代教養,學生放學後無人管(攝影/陳弘岱,遠足出版提供)

由於限建、限發展,這裡也是台北市唯一沒有7-11、萊爾富、全家等連鎖便利商店的區域,而且,連超市、診所、西藥房、藥妝店、郵局、衛生所也通通都沒有,甚至看不到傳統菜市場。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居民生病、買菜都得到堤外,雖然距離才五、六公里吧?但對兒孫都在外上班、上學,卻常得就醫、拿藥的老人家,或是不會開車的主婦們來說,也夠嗆的。

在許多都市都已消失的傳統柑仔店,依舊支撐著當地的基本民生需求,延平北路上、公車站牌旁、學校附近,約有十多家,有些店面擺設已改為較新型的現代商店模式,但巷弄間仍有掛著老舊菸酒招牌的傳統柑仔店,從五金小項、鹹菜魚干、竹柄掃把、地拖、斗笠、雨鞋……到菸酒、餅乾、糖果、玩具,甚至可以買到一根五元的枝仔冰、和一支兩元的棒棒糖,五顏六色的散裝糖果罐在櫃上一字排開,地面上高疊起黃色啤酒箱。

吳振泰商號是社子島歷史最悠久的雜貨店。(攝影/陳弘岱,遠足出版提供)
吳振泰商號是社子島歷史最悠久的雜貨店。(攝影/陳弘岱,遠足出版提供)

或許因為青壯人口外流,看店的大多是滿頭白髮的阿公阿媽,或是媳婦與婆婆作伴。因為島內沒有藥房、診所,也沒有天然瓦斯,為了方便老顧客需求,有些柑仔店也充作桶裝瓦斯中繼站,兼賣簡單的感冒藥、消炎藥,在藥事法修改後,賣成藥的就少了!

在台北市,幾乎每個社區都有自己的活動中心,常舉辦各種休閒、學習課程,放些雜誌、報紙、書刊,提供銀髮族休閒、娛樂、照顧,但這裡的居民(目前約一萬零八百人),卻沒有里民專屬的活動中心,富洲里活動中心借用廟宇,近些年,富洲里長又自掏腰包蓋了一處長青會所,讓老人們可以來聚會、唱唱卡拉OK;而福安里活動中心則寄居在消防隊樓上--那是葛洛里颱風後所建的三個防洪教室之一,土地是由當地鄭姓士紳捐出來的,曾經一度漏水,還得里長發動居民出錢出力整修。

除了堤畔的島頭公園和自行車道外,島上沒有社區公園,沒有公共休閒設施,也沒有圖書館,區內的教育機構,僅有富安國小、福安國中和由中國海專改制的台北海洋技術學院(郭台銘即畢業於此)。

由於長期發展受限,有能力的人搬出去了,留下的大多是弱勢族群,中低收入戶平均值是台北市整體平均值的3∼4倍,許多仍住在島上的家長認為「外面的學校較有競爭力」,盡量將孩子戶籍遷出去,越區就讀,留在島上兩所學校的學生往往就更是弱勢中的弱勢。以一○二學年度為例,富安國小來自弱勢家庭的學生超過六○%,二五%家庭由外配組成,而福安國中學生來自低收入戶者也佔四八‧ 二%。

同樣是台北市的孩子,堤外學童出門看見的是高樓大廈、熱鬧繁華,到處有公園、圖書館;而社子島內的學童,每天生活在違建充斥、屋子破舊、髒亂堆積、雜草叢生的環境,缺少文化刺激,不利學習,走出島外,對新事物、新環境容易有排斥感、自卑感,無法融入,加上父母親又是弱勢中的弱勢,形成惡性循環。

孩子們處在一個不平等的起跑點上,未來也將更難以突破經濟上的劣勢,必須依靠各界投注更多的關懷。例如,在地方上經營多年的喬大文教基金會,即透過坤天亭設立獎學金,並以品性為評量標準,而非在學成績,做出實質的付出。

教育是百年大計,如何突破困境?更考驗著第一線教育工作者的智慧、經驗、決心與耐心。

既然孩子們走不出去,就得把更多資源引進來。曾經一度被許多人排斥的福安國中,在校長施俞旭的努力下,逆勢翻轉,學生家庭雖然依舊弱勢居多,但校風改善,教育品質提升,以前,是父母努力要把孩子送到外面的學校讀書,這幾年卻有外面的家長反倒想辦法把孩子遷進來就學,學生數量從七、八年前的一四○多位學生,增加到二三○人,並連續三年,學生參加AMC8 均獲優等,也是繁星計劃、北星計劃的常勝軍,甚至有學生高分考上建中資優班。

教育問題如此,那麼相較之下,事關社子島未來的開發議題,或許情況更複雜,百廢待興,千頭萬緒,政府能不能有效作為呢?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遠足出版《社子島:囚禁半世紀,被遺忘的孤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