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社7日報導,日本首次發現毒氣戰部隊記述在中國使用化武的官方文書,包括讓皮膚和粘膜潰爛的「糜爛劑」、強烈刺激呼吸器官的「噴嚏劑」。發現這份文件與相關研究的歷史學者松野誠也表示,日本陸軍二戰使用化武的全貌目前仍不清楚,「有必要弄清事實,從中吸取教訓,不再重演悲慘的歷史」。

眾所皆知,日本在二戰時期曾經研發生化兵器,其中最著名的一支部隊當數關東軍的「防疫給水部本部」,也就是通稱「731部隊」的生化武器研發單位。雖然731部隊以活人進行實驗的惡行早被公諸於世,連NHK都曾播放731部隊進行活體實驗的紀錄片,不過日本在中國戰場使用生化武器的情況仍不明朗。共同社稱,這是因為日軍當初在戰敗時「有組織地處理了相關文件」,避免留下戰爭犯罪證據。

不過專研現代史的日本歷史學者松野誠也,發現了日軍一支毒氣戰部隊的戰鬥日誌,其中詳實記載了「接到上級部隊的命令,決定了使用裝入糜爛劑的黃彈,以及加入噴嚏劑的紅彈。在7月6日的戰鬥中,對使用機關槍迎戰的中國軍陣地發射31枚紅彈;7月17日為支援步兵,使用了60枚紅彈和28枚黃彈;18日又使用140枚紅彈和20枚黃彈進行了炮擊」。
日中戦争中の1939年に皇軍・日本陸軍の毒ガス戦部隊が、中国北部の戦闘で毒ガス弾を使った詳細な記録が残されていることが分かった。
— BARANEKO (@BARANEKO0409) 2019年7月8日
部隊の公式報告書に当たる「戦闘詳報」を歴史研究者の松野誠也が入手
琉球新報 pic.twitter.com/LUqX0Yxg1G
共同社稱,這份約有100頁的戰鬥日誌出自日本陸軍北支那方面軍附屬毒氣戰部隊「迫擊第5大隊」,詳細記錄了1939年7月日軍在山西省實施晉東作戰的情況,包含戰鬥情況、炮彈的使用情況、毒氣彈使用命令的副本等。該文件還對毒氣彈威力進行分析,指出針對在山岳地帶構築牢固陣地的敵人,應該使用紅彈進行攻擊,至於該部隊首次使用黃彈的效果則是「非常好」。
*詳報はhttps://t.co/xqXT1DNQfohttps://t.co/U78aCaUNDM
— BARANEKO (@BARANEKO0409) 2019年7月8日
世界 8月号に 資料を入手した松野誠也・論考あり pic.twitter.com/JoC1lvbEMA
松野誠也表示,該份文件是日本陸軍在中國使用黃彈的首例,也是首次發現毒氣戰部隊自身詳細記錄使用情況的報告文件。這份史料能夠倖存至今,很可能是交由私人保管才沒有遭到部隊在戰敗後的蓄意損毀。2010年在明治大學獲得歷史博士學位的松野誠也,過去曾發表許多關於日軍生化武器等的著作,他把這份戰鬥詳報的詳細內容與分析寫成論文,將刊登在日本歷史雜誌《世界》8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