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躲貓貓變成躲炸彈 恐怖攻擊究竟會如何影響孩子?

2016-07-17 09:10

? 人氣

法國尼斯卡車恐怖攻擊,許多罹難者是兒童,民眾送上鮮花、玩偶悼念(美聯社)

法國尼斯卡車恐怖攻擊,許多罹難者是兒童,民眾送上鮮花、玩偶悼念(美聯社)

「夏日、煙火、國慶日」14日這天,讓法國家庭從上到下有了在夜裡不得不出門的理由,他們準備好上街慶祝「巴士底日」(Bastille Day),感念先人爭取來的「自由、平等、博愛」,但一輛衝進尼斯(Nice)人潮中的卡車,在這神聖的日子裡留下不可饒恕的傷疤。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急診室裡,一名11歲的小男孩頭部受到重擊,他禁不起好奇心,於是他問:「爺爺,我在做夢嗎?我在作夢對不對?」他不知道為什麼看煙火變成被卡車撞,他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在這裡,但他的爺爺也不知道,沒有人知道,「對,你在做夢,醒來就沒事了。」

「你在排積木嗎?」「對啊!這是巴黎槍擊案」

場景來到英國,自由記者恩菲爾德(Lizzie Enfield)正在和朋友關注著電視上關於尼斯的報導,角落旁她朋友5歲大的兒子正在開心的玩著樂高積木(Lego),她看到了艾菲爾鐵塔(Eiffel Tower)和一些躺在地上、看起來像人卻沒有頭的積木,或是站著卻彎著腰、看起來很痛苦的人,然後她發現了,站在最中央的是樂高搶銀行系列拿著槍的搶匪。

於是恩菲爾德問:「你在排的是有人正在搶劫嗎?」

男孩天真的回道:「不是啊!」「這是巴黎槍擊案。」

距離巴黎槍擊案已8個月之久,電視上早已不會出現相關報導,但接踵而來的卻是法國尼斯恐攻伊斯坦堡機場屠殺布魯塞爾地鐵爆炸美國奧蘭多槍擊案,恐怖攻擊之密集已留在孩子的潛意識中,究竟身為大人的我們該不該保護他們遠離世界的無情?或是放手讓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去認識這個世界?

民眾15日聚集在尼斯恐攻的事發處為罹難者哀悼。(美聯社)法國國慶日恐攻
民眾15日聚集在尼斯恐攻的事發處為罹難者哀悼。(美聯社)法國國慶日恐攻

【延伸閱讀:血色的旅途.恐懼的常態》歐洲近年大規模恐怖攻擊回顧

玩玩具「是他們與世界溝通的方式」

「因為認知能力往往發展得比語言快,所以孩子們常常利用藝術或表演的方式,去表現他們的情感」目前人在黎巴嫩(Lebanon)的美國攝影師麥卡帝(Brian McCarty)長年和輔導戰區孩子的藝術治療師合作,接觸過來自伊拉克(Iraq)、巴勒斯坦加薩走廊(Gaza Strip)、敘利亞(Syria)等飽受戰爭之苦的孩童們,並共同創作出《用玩具玩戰爭》(WAR-TOYS)攝影系列,他們畫什麼,麥卡帝就用玩具表現出來,並用相機記錄下來。

「他們和我分享他們見過學校被炸彈炸掉、士兵被射殺、小孩子被虐待甚至是年輕女生被強暴」「但透過他們玩玩具和創作的過程,他們才得以用這樣的方式去處理恐懼、甚至是更複雜的情緒」「這是他們和世界溝通的方式」麥卡帝說道。

玩躲貓貓變成「博科哈蘭大脫逃」

奈及利亞爆炸案疑為博科哈蘭所為,滿地瘡痍。(美聯社)
奈及利亞爆炸案疑為博科哈蘭所為,滿地瘡痍。(美聯社)   

也許西方的孩子不能拿來和那些,生活在真實戰爭中的孩子們相比,但每天從媒體上認識這個世界的他們,也正是用玩來表達內心情感、去試著理解這些發生在現實中的瘋狂。恩菲爾德回想起當她的兩個6歲和8歲大的姪子在房子裡跑來跑去時,她問他們:「你們是在玩躲貓貓嗎?」,小男孩們異口同聲地說:「才不是咧,我們在玩『博科哈蘭(Boko Haram)大脫逃』!」

喜歡這篇文章嗎?

韓亞庭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