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貝聿銘:徘徊在前現代與後現代的建築大師

2019-05-23 15:00

? 人氣

建築大師貝聿銘辭世,羅浮宮玻璃金字塔是他舉世聞名的傑作之一。(AP)

建築大師貝聿銘辭世,羅浮宮玻璃金字塔是他舉世聞名的傑作之一。(AP)

以一○二歲高齡安詳辭世的貝聿銘,無疑是現代建築歷史上迄今最具代表性的華人建築師。他早期先以堅定的現代主義姿態現身,將古典氣息的磚石厚重感,與經由鋼及玻璃呈現的現代輕盈感,做出輕與重間的巧妙視覺節奏;作品的量體與線條清楚明確,展露出可被鮮明辨識的個人風格,也標誌著貝聿銘承傳前現代主義的接棒者位置。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決斷策略展現機鋒智慧

貝聿銘後期作品遍布全球,尤其以東亞與中東為重鎮,除了延續他已經廣為人知、以三角形結構為本的造型風格,更開始演繹在後進現代性的國家地區,傳統文化如何能與現代建築結合的嘗試。也就是說,此階段貝聿銘鋪展的新挑戰,更在於思考現代性與地域性間,帶著矛盾與辯證的後現代議題。

貝聿銘的作品評價不一,好惡也相對兩極化,但是他透過一件件艱辛作品的完成,展現不斷自我挑戰的決心,以及絕對不屈服的個人意志,卻是所有人都可認知也尊敬的特質。此外,他作品決斷策略時的機鋒智慧顯現,不僅風格與姿態鮮明清晰,甚至挑戰各種觀念與技術極限,語不驚人誓不休的話語強度,以及掀起媒體輿論關注的能力,絕對都在時代的前沿位置。

專業之外,他也熱愛各樣藝術文化,能以嫻熟優雅的文化人姿態,被封閉的西方上層世界廣泛接納,雖是中國移民依舊穿梭自如,絲毫不見社交上的拘束與限制。貝聿銘的個人內在與外在魅力,確實是他不斷被傳誦稱讚的特質,他談吐舉止端莊優雅,赴美留學時已經十八歲,仍能精確掌握非母語的語言,做為溝通與說服他人的利器,加上熱切柔軟的身體語言,以及臉上永遠溫暖迷人的笑容,還有溫文謙遜的知性態度,讓他不管是與開發商、政治人物或藝文界人士,甚至在與媒體及社會大眾溝通時,都能準確有效地贏得信任與支持。

這特質對貝聿銘的一生,絕對有著重要的隱性影響,譬如在可稱其生涯發展關鍵的以下兩件作品,皆可見到這樣特質的展現。其一是一九六四年出乎多人意料,貝聿銘以不具高知名度的年輕華人建築師身分,居然擊敗各方競逐的名家建築師,獲得甘迺迪(John F. Kennedy)總統遺孀賈桂琳(Jackie Kennedy)的欣賞欽點,成為位在波士頓的甘迺迪紀念圖書館的設計建築師,並從此與賈桂琳結為好友。

藉個人魅力取得羅浮宮增建設計

此外,一九八三年貝聿銘獲得法國總統密特朗(François Mitterrand)邀請參與羅浮宮增建的國際競圖,這是慶祝法國大革命兩百周年紀念的十大建設項目,各方的矚目覬覦自然不在話下。貝聿銘卻能讓密特朗獨排眾議與輿論批評、堅持不經由公開的競圖程序,直接挑選了與歷史命題有些殊異難合的這位華裔美籍建築師,讓貝聿銘取得最後的設計權。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