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品味?熊本熊之父分享美學思考秘訣,你也辦得到!

2016-06-12 10:00

? 人氣

通常我都很乾脆地公開一切。比方說,只要有人問我: NTTDocomo 的品牌─「iD」是怎麼產生的?「熊本熊」為什麼是黑熊?我都會照實回答。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接受採訪時,只要被問到怎麼產生創意?怎麼創作?我總是知無不言。至於當中的本質以及具體步驟,也會在演講或大學課堂上詳細解說。此外,我也撰寫相關書籍,面對客戶時,即使對方不主動開口,我也會毫不保留地傾囊相授。

換句話說,good design company 是一家「零商業機密」的公司。

如果說我像個「開發商品的創意盒」,我很樂意把擁有的一切全部倒出來,攤在陽光下。

盒子裡裝的都是很實用的東西,只要了解方法,做了該做的事,花費一定的時間,任何人都能學會。我之所以辦得到,並不是因為我比較特別。

然而,外界似乎總是有所誤解。

「我懂水野老師的意思。不過,要想出這麼厲害的企劃還是需要品味吧?希望你教教我,怎麼樣才能擁有靈感和品味。」

不知道為什麼,很多人都這麼想。大家都以為在我這個空蕩蕩的盒底,還暗藏一件閃閃發亮的物品─品味。無論我提出多少方法或理論,甚至向所有人展示空無一物的盒底,還是無法解開這個誤會。

「雖然您這麼說,但終究還是品味的問題吧?」

眾人異口同聲,似乎認為「品味」就像魔法石,不時會變成透明,潛藏在我的方法或理論之後,是一團解不開的謎。

我在慶應義塾大學環境情報學部擔任特聘副教授,有一次跟學生談到「偏向某種風格的分類法」,這個方法在《Output 的開關》這本書中也曾出現過,是為了打造暢銷商品特別開發的,內容指出所有暢銷商品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具備了這項產品該有的樣子(或稱為觸發物),才能緊緊抓住人心;為了確實掌握可以刺激銷售的觸發物,一個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偏向某種風格」的概念將產品歸納分類。

如果是熊本的熊,應該是偏向蝦夷棕熊的「日式風格」?還是像泰迪熊那種「西洋風格」?

如果是日式風格的熊,「色彩風格」呢?

我經常以熊本熊為例,向學生詳細解釋這個方法,但下課後學生還是會問我各種問題。

「如果正在思考一些比較新奇或有趣的企劃,採用『偏向某種風格的分類』不會很奇怪嗎?」

「我打算提出沒有人見過、全新概念的企劃,如果硬要套用『偏向某種風格的分類』加以歸納,和現有的想法對照,實在是很勉強。」

「我想知道的不是怎麼用頭腦分類或思考,請告訴我們怎樣才能擁有品味,才會產生靈感。」

看著他們,我深刻地體會:「品味正是一切問題的根源」。這些人的心中都存在著一個難以撼動的大前提─令人眼睛一亮的產出,必定來自於前所未見的事物,而且這樣的事物,只會來自於因品味而生的啟發。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