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平成年代印象最深的,就是台日友好!一青妙:311改變日人對台看法,甚至帶動「台灣潮」

2019-04-25 17:28

? 人氣

「平成年代最重要的是台日關係變得友好。」台日混血作家一青妙自幼在台灣長大、11歲移居日本,她從「我的箱子」自傳尋找父親與兒時成長記憶,也搭起交流橋樑。

一青妙的父親是基隆顏家第三代繼承人顏惠民、母親是日本人,她在台灣出生,11歲返日居住。某天整理房子時,找到一個老舊箱子,打開後發現裝有滿滿的父親、母親和自己姊妹往來的書信,同時也打開塵封已久的台灣記憶,寫下自傳「我的箱子」尋根。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青妙也因為這本自傳,建立與台灣的橋樑,後續書寫了「日本媽媽的台菜物語」、「我的台南:一青妙的府城紀行」、「溫暖的記憶,從這裡出發:一青妙的台灣東海岸」、「什麼時候去台南?」等介紹台南的書籍,今年還第4年續任台南親善大使,不少日本人更是透過她的書,認識、旅遊台灣。然而這次約訪,一青妙談論的主題不是台日交流,反而要她從日本人的角度談平成年代,她笑說:「第一次接受這樣的訪問題材,覺得很有意義。」

一青妙出生於昭和45年(1970年),昭和56年(1981年)回到日本定居,19歲時,日本進入平成元年(1989年),「我人生最重要的30年,幾乎都是在平成時期。」一青妙經歷昭和晚期與平成年代,即將迎接下一個年號,有幸見證三代日皇,她認為是難能可貴的經驗。

說起來,一青妙在日本唸的學校,和天皇家族也有些關聯。11歲回到日本後,進入學習院女子中等科就讀,這所學校主要為貴族、華族子女所設。進入這所學校還有個條件,家族中必須有人曾在這讀過書,後輩才可申請、考試入學。

一青妙的曾祖父顏雲年當時為了讓企業打入日本社會,安排兒子顏欽賢、孫子顏惠民進學習院讀書,為的就是打好人脈關係。不過當時一青妙不知道有這一層脈絡,被學習院錄取後,才知道父親顏惠民也是從學習院畢業,而一青妙則是從中等科一路直升念到高等科畢業。

學習院中等科一個年級共分為「東、西、南、北」4個班級,凡是天皇家族子女,都是念「北班」,日語稱為「御學友」,也就是跟天皇一起唸書的友人,而北班的方位又離教務處最近,發生任何事情,北班最能快速得知消息。

一青妙印象最深刻的是,剛進學習院時,明仁的女兒清子是大一屆的學姊,「在學校常常看到清子,她上學時會有很多警衛一起來,她走到哪裡,警衛就跟到哪,在學校是常見的場景。」

學習院畢竟是日皇子女念的學校,難免加入許多「養成教育」課程。一青妙說:「進校第一件事情就是學習日本國歌,把歌詞一字一字拆解,理解背後意涵。」另外,學習院學生也須學習古文、茶道等嚴謹的禮儀課,早中晚要用很有禮貌的日文「ごきげんよう」(早上好)打招呼,這項傳統禮節至今仍存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

作者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