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幾乎被人遺忘,在現代中國留下印記──中國近代史風雲人物: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

2019-04-21 16:05

? 人氣

英國赴華基督教傳教士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全家1887年在山西。(BBC)

英國赴華基督教傳教士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全家1887年在山西。(BBC)

在英國赴華基督教傳教士李提摩太逝世百年之際,英國學者比爾.海頓撰文回顧這位改變現代中國的威爾斯浸信會教徒的生涯。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曾經是中國最著名的西方人。他蓄著鬍鬚的遺照仍然在中國的博物館裏展出,他的雕像今天仍站立在他曾共同創辦的山西大學校園裏,即使是中國共產黨,也表彰他是第一個用中文提到馬克思和恩格斯的人。

如今,在他去世百年後,他幾乎在英國被人遺忘,但他的工作成就仍在現代中國留下印記。

一個世紀過去了,我們腦海里的傳教士形像是殖民時代裏的漫畫形像。我們擔心將「白人救世主」置於帝國主義受害者之上。但有一些傳教士,如李提摩太這樣的人物,曾在中國的政治變革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與維新運動、梁啟超的淵源

李提摩太於1919年4月17日在英國去世。之前不久,他接待了一位特別訪客。這位客人是現代中國「第一位公共知識分子」梁啟超。他前往當時位於倫敦近郊的戈爾德格林地區的小房子去看望李提摩太。

梁啟超當時正在前往凡爾賽和平會議的途中,他代表中華民國進行游說活動。但他想在倫敦首先拜訪的第一個人是李提摩太。

梁啟超是中國維新運動的領頭人物之一、中國新聞之父、近代中國著名的史學家,他為何如此熱衷於拜會一位當時已經近75歲高齡的前浸信會傳教士?

生於威爾斯 25歲抵達上海

李提摩太的故事始於1845年的英國威爾斯卡馬滕郡山區一個小村莊,當時村裏只有一個教堂。

24歲時,李提摩太就讀於威爾斯哈弗爾福特韋斯特神學院。

遙遠的中國成了他成就終生事業的地方。經過4年的學習和歷時3個月的遠渡重洋,他於1870年2月12日抵達上海。

基督教浸信會傳教士協會把他送到中國北方山東省曲阜市,從此他就入鄉隨俗,和當地人生活在一起,穿著當地的衣服,學習中文。1878年,他迎娶了另一位英國傳教士瑪麗.馬丁,他們共生了4個孩子。

第一個(在華)國際援助組織

1876至1879年間,中國北方遭受大饑荒。北京周邊省份至少有上千萬人死亡。李提摩太夫婦倆對當地官員的無能和消極反應感到震驚,他們開始了自己的救援工作,並動員他們在英國的基督教信眾予以支持。由此,「中國饑荒救助基金」1878年1月在上海成立,這實際上成為第一個(在華)國際援助組織。

更重要的是,正如學者理查德.波爾在他撰寫的一本關於李提摩太在賑災中發揮作用的書中指出,經歷了這場人類災難,李提摩太確信,他必須敦促中國的領導者們消除饑荒和各種嚴重自然災害的根本原因,並大幅提高農村民眾的身體和精神健康水平。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