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仲專欄:國軍聯合兵種營能勝共軍合成營?

2019-04-21 07:20

? 人氣

作者直言,國軍新制聯合兵種營的戰鬥力能否提升,除編制型態外,還有賴「資訊化程度」、「軍官幹部的掌握能力」與「後勤保修」等3大關鍵因素。(國防部發言人臉書)

作者直言,國軍新制聯合兵種營的戰鬥力能否提升,除編制型態外,還有賴「資訊化程度」、「軍官幹部的掌握能力」與「後勤保修」等3大關鍵因素。(國防部發言人臉書)

共軍軍事改革一個重點就是組建新型態的「合成營」;而國軍也在推動新制「聯合兵種營」。聯合兵種營的戰鬥力能否提升?能否與共軍合成營抗衡?有賴3大關鍵因素。

國軍將啟動新一波兵力組織調整,將陸軍7個常備打擊旅所轄各戰車營與機械化步兵營,全部重新整編為「聯合兵種營」;關渡指揮部(關指部)則是將所轄4個營中的2個調整為「聯合兵種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聯合兵種營戰鬥力提升3大關鍵

調整後的各聯合兵種營下同時編有戰車連與機械化步兵連,總數為3至4個;還增編一個下轄迫砲排、反裝甲飛彈排、刺針飛彈排與狙擊組的火力支援連,以強化獨立作戰與遂行多樣化任務的能力。營部也增編海軍、空軍、陸航聯絡官與UAV無人機圖資分析官,強化偵搜與聯合作戰能力。

新編裝將從7月開始試行編組,而整編完成後,陸軍將精簡7個營、近3千人,可轉用充實其他部隊。

陸軍減少營級戰鬥部隊數量,固然與裝甲與機械化步兵志願役人力招募困難有關,但是否就一定會導致防衛作戰的能力下降?並不盡然。因為目前國軍21萬5千人的總員額,是國防部在2011年運用科學模式模擬工具,精算出防衛作戰所需的最低「主戰單位數目」,再根據各主戰單位編制型態所需人員,加上後勤、機關與維持員額後推估出來的。

因此在理論上,若主戰單位因為裝備更新與組織戰術調整,確實有可能以較少的人力,獲致同等甚至更高的戰鬥力。例如共軍軍事改革重點之一的新制「合成營」,就因為機動力、偵察監視範圍與火力支援範圍大幅增加,使作戰正面與縱深甚至比改編前的上級單位「團」還大上許多。

然而,國軍新制聯合兵種營的戰鬥力能否提升,除編制型態外,還有賴「資訊化程度」、「軍官幹部的掌握能力」與「後勤保修」等3大關鍵因素。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後續要克服的挑戰顯然不小。

20190403-陸軍特指部特4營本月1日完成為期20天,總距離500公里的濱海城鎮要地行軍訓練,過程中特戰官兵進行多元訓練內容,提升特種作戰技能。(蘇仲泓攝)
目前國軍21萬5千人的總員額,是國防部在2011年運用科學模式模擬工具,精算出防衛作戰所需的最低「主戰單位數目」。(資料照,蘇仲泓攝)

地面部隊資訊化速度緩慢

首先,在資訊化程度方面。共軍合成營的機動力、偵察監視範圍與火力支援範圍能超越改編前的上級單位(團),關鍵在共軍計畫替合成營配備包括「情報處理車」、「雷達偵察車」、「光學偵察車」,同時搭載一體化指揮平台「指揮車」在內的大量指管通資情監偵(C4ISR)設備,且理論上所有戰甲車都將配備作戰資訊終端、北斗衛星定位系統和電子作戰地圖。

而指揮車未來將配備到各排,讓合成營的營部、連部甚至排長,都可以和上級單位「面對同樣的戰場動態態勢圖」,使各級指揮官可以對聯合作戰集中統一指揮,也可靈活地進行分散指揮與越級指揮、實施網狀化條件下的指揮控制和精確火力打擊。

喜歡這篇文章嗎?

揭仲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