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癌共生勝過強渡關山:《自己的癌症自己救》選摘(2)

2019-04-25 05:10

? 人氣

作者認為,如何讓癌病變成「更低惡度」是解決所有問題的核心,要惹癌細胞,就最好趕快殺死它,千萬不要既殺不死它卻又去惹它。(資料照,WHO)

作者認為,如何讓癌病變成「更低惡度」是解決所有問題的核心,要惹癌細胞,就最好趕快殺死它,千萬不要既殺不死它卻又去惹它。(資料照,WHO)

與癌共生,乍看下,像是一句口號,單方面的想與癌共生,那人家不跟你共生你能怎麼辦? 其實這不過是代表把癌症當成慢性病來治的意思。眾所周知,很少有慢性病會完全好了,但大家心態上並不會那麼害怕慢性病。自從有了標靶藥在某些癌病極為成功的例子鼓舞下,再加上最近免疫治療的突破,個人覺得與癌共生這件事愈來愈接近「典範移轉(paradigm shift)」。所謂典範是指大家皆認為本該如此,卻深陷其中而不見的「教條」,目前的治療典範仍然是標準常規方法,但假以時日,此一治療典範會移轉為治療慢性病的概念。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末期癌症時再與癌宣戰,強度關山,事實上除了少數癌別外,大多數並非上策。長久以來,對於低惡度的淋巴癌、低惡度的攝護腺癌、某些慢性血癌,或是初期治療就很成功的癌(直腸癌低劑量放療化療後就完全緩解,不必去開刀。),醫師會建議停看等的方法,而不要用「除惡務盡,趕盡殺絕」的方法。問題是如何讓癌病變成「更低惡度」是解決所有問題的核心。如果還沒有一種標靶藥物出現能夠讓您的癌細胞變得「更低惡度」,就是長得更慢甚至「凋亡」,就可以嘗試其他種辦法。

本書前面章節提過,要惹癌細胞,就最好趕快殺死它,千萬不要既殺不死它卻又去惹它,那反而會更激起癌細胞的惡性度的。有時我們會發現原發腫瘤花了好多個月長得不是那麼快,卻因為一個手術,一場放療或化療,腫瘤消失了或明顯縮小了,但是沒多久,腫瘤卻擴散得一蹋糊塗。也就是說當原發腫瘤在那裏時,多少產生或是「維持」著某種「有用」的免疫力,雖不足以將大的原發腫瘤消滅縮小(透過免疫平衡與免疫逃避機轉,篩出抗免疫的腫瘤細胞,繼續生長),但散出去的腫瘤細胞卻因為仍然在他的「免疫清除」及「免疫平衡」兩個機制下被壓抑而不生長。一旦我們將大的原發腫瘤去掉,可能免疫鬆懈了,或是少了那維持關鍵的「有用免疫力」,反而是得不償失。我想每一位腫瘤醫師都有幾位這樣的病例,逼他思索到底為什麼?

癌症向來是台灣十大死因之首,因此也是台灣醫療團隊不斷追尋突破的領域,不過在治療的過程中,實際上有許多我們想像不到的難處(圖 / freepik)
癌症向來是台灣十大死因之首,因此也是台灣醫療團隊不斷追尋突破的領域,也有不少成功治癒的例子。(示意圖 / freepik)

累積起證據醫學是一個漫長又很花錢的過程。許多醫師皆有些「預期不到的好效果」的個案在手上,我當然也有幾位。有位年輕漂亮小姐,一塌糊塗的末期癌病(Hepatoblastoma肝母細胞癌),以Gemcitabine、Taxol及Cisplatin五、六個療程下去,病患就痊癒了,多年後小孩子都長大了,有經驗的腫瘤內科醫師手上皆有不少位末期癌患透過標準治療而治癒的例子。也有好幾位子宮頸癌、頭頸癌、食道癌,腹部、頸部淋巴復發,僅再做放療就又長期存活,10多年來未再發病的例子。有經驗的放射腫瘤醫師手上皆有鄰近甚至遠端淋巴復發,再度局部照射而痊癒的例子。外科醫師手上有更多轉移在肺、肝的病灶,切除後而痊癒的例子。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