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中港矛盾催生本土意識

2016-05-07 09:05

? 人氣

前幾年,香港本土主義、甚至港獨,被認為是社會的邊緣聲音。不過2014年「雨傘運動」完結後,本土思潮卻更加高唱入雲。(BBC中文網)

前幾年,香港本土主義、甚至港獨,被認為是社會的邊緣聲音。不過2014年「雨傘運動」完結後,本土思潮卻更加高唱入雲。(BBC中文網)

從自由行旅客、「雙非」孕婦到新移民,中港矛盾催生香港的本土意識。香港政治觀察家認為,本土派的崛起,代表香港社會的一些人──尤其是年青人──對香港及前途的憂慮。無論是否贊同本土派的想法,他們已成為香港政治的一股新力量,不論是中央政府、香港政府、泛民主派,都不能再忽視。

2011年,嶺南大學學者陳雲撰寫的《香港城邦論》,提倡中港區隔,建立自治城邦,之後再進一步與中國大陸、台灣、澳門締結華夏邦聯。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三年後,香港大學學生會官方媒體學苑出版《香港民族論》一書,指香港人已成為一個民族,有權自決。

前幾年,香港本土主義、甚至港獨,被認為是社會的邊緣聲音。不過2014年「雨傘運動」完結後,本土思潮卻更加高唱入雲。

最令人詫異的是,在年初二旺角衝突扮演重要角色的本土派組織「本土民主前線」(「本民前」),其候選人梁天琦在新界東立法會補選一舉取得六萬多票。磚頭橫飛的旺角衝突非但沒有影響「本民前」的選情,更幫了在之前沒沒無聞的梁天琦一把。

就連財政司司長曾俊華都在預算案中多次提及本土。種種跡象顯示,本土主義正逐步進入香港的公共視野,甚至社會主流。

本土派:香港被「赤化」

「本土民主前線」的梁天琦
梁天琦認為,香港被「赤化」,即是北京正侵蝕香港的價值及制度

在本土派團體的眼中,北京正侵蝕香港的價值及制度—包括政治、經濟、文化各層面。

梁天琦說:「每一個地方的政府都應該優先照顧當地的公民的利益、權益,但問題是香港面對的情況是全面赤化……面對這樣嚴峻的情況,所以我們才更加要高舉本土主義。」

本土派認為,「一國兩制」、「港人治港」已成為空談,特首沒有為港人爭取利益,而北京的無形之手影響著香港的政治。民主化毫無寸進,更影響香港的固有制度,包括三權分立、新聞自由、學術自由等等。

經濟方面,本土派指,香港過份依賴中國大陸。「青年新政」的鄺葆賢說:「我們本來是面向國際的,但我們現在只想著,有一個市場很大,我們只顧著這個市場就行了。但這個市場會令你本身的市場變得扭曲。」

鄺葆賢以中港合拍片為例,香港電影工作者為了顧全中國大陸市場,但這些合拍片已不能引起香港本地觀眾的共鳴。

另一本土派團體「熱血公民」領袖黃洋達,更不諱言香港仍然「處於一個殖民地狀態」。他舉例指,香港政府在學校推行國民教育、以普通話教導中文(普教中)、以簡體字代替繁體字(本土派稱正體字)等,正正是「文化入侵」。

黃洋達說:「這個情況,如西藏、新疆一直發生的事情一樣,利用行政措施,令本土居民的下一代無法接觸自己的傳統文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