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旺集團總經理蔡旺庭前陣子5月下旬在「兩岸媒體、文化峰會」上公開表示,「旺旺起源於中國台灣,發展於祖國大陸……我們就是中國人」,其中的「祖國大陸」在台灣內部引起爭議,特別是陸委會頗有意見,認為此為「損害主權」、「附和統戰」。
陸委會的主事者根本不讀書,連基本的邏輯能力都不具備。在一個國家之中誰能「損害主權」?主權有高度政治權力的內涵,是有政治權力的執政者,還是沒有政治權力的老百姓?顯然,是執政者才有能力「損害主權」。那麼,老百姓一段「旺旺起源於中國台灣,發展於祖國大陸……我們就是中國人」就能傷害主權嗎?是陸委會主事是者不讀書,不根據事實思考,還是蔡旺庭真的厲害到以在野之身,一句話就能傷害主權?稍有常識就不難判斷。
我們如果從檢視「祖國」一詞的意義出發,應該不難理解,「祖國」當然是指一個國家,在古代尚未有主權國家概念時,就是指一個政權統治之地,而此地域為引用此詞者先輩來源之地,因此對此地域在心理上有一種族群歸屬感。有族群當然就會有政治問題,引用「祖國」者認不認同政治是另外一回事,可能認同,也可能不認同。例如,許多因政治迫害而離開自己國家的人,不認同當時的政權,去國之後,不會否認他所離開之政權所統治的國家是他的祖國。
由於人類歷史上各地區改朝換代之事持續發生,這種認同隨時代的推移會夾雜越來越多文化歷史傳承的內涵,不見得與不斷更替的政權相關了。自有主權國家概念之後,這種認同就有相對穩定的地理邊界,可能會與在此地理區域之內的歷史文化的總體積累較為相關。至於對當代政權的現實存立,莫可奈何,無法以個人意志為轉移,視而不見,只能暫時接受現實,內心未必真有認同。在此時的祖國,未必是與政權緊密聯繫的。
回到現實中兩岸的情況。中國人幾百年前在明朝就有開始大量外移的紀錄,他們的後代僑居海外迄今,經過了明朝、清朝、中華民國、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兩朝並立時期,不論國土面積如何改變,不都是以「中國」為「祖國」嗎?這顯然已經超越了政權範疇。事實上,「中國」自古就是一個文化概念及以此文化概念發展出的政治實體,地理區域大小不定。
自晚清以來,中國步入主權國家為主體的國際政治環境,對外戰爭簽訂了數起割地賠款的條約,真正留下歷史後遺症的是割地,特別是台灣。但在二次世界大戰與八年抗日戰爭之後,台灣被中華民國政府根據國際條約、以全中國代表的身份正式合法收回,基本上解決了最棘手的割地問題。如果依照事實與一般邏輯,1945年10月台灣被中國收回,在普通用語上會說「台灣回歸了祖國」,這裏的祖國就是「中國」,相信連中共都不能也不敢否定此命題。
若「1945年10月台灣回歸了祖國中國」命題為真,那麼,自當時起,台灣就是「之前」祖國的一部分了,應自1945年10月起,就恢復了為中國一部分的地位,台灣人民不適合再稱中國為祖國了,既已回歸,也就不應該有再回歸的話題了。他人當然也不應該再要求台灣人民稱中國為祖國,「中國」自此為當下現實的國家,1949年兩岸分裂也沒能改變這個事實基本面的性質。1945年10月起只適合港澳同胞及華僑稱中國為「祖國」,如今連港澳同胞都不再適合如此稱呼中國為祖國了。
1945年10月之後如果要台灣人民再稱中國為祖國,就是意味著,台灣不屬於中國,這與事實不符,語境大錯,相信這也是中共所萬萬不能接受的吧?也就是說,1945年10月起台灣與大陸都是中國的一部分,部分不等於整體,大陸不是祖國。只有在1945年10月以前,因為當時就主權而言,大陸是中國的全部領土,對台灣人民或港澳同胞及華僑而言,大陸勉強可稱祖國,如此而已。
自1945年10月之後,「祖國大陸」就是不知所云的龜毛兔角,若有一般老百姓這麼說,只是沒搞清楚情況而一時糊塗用錯了說法。如果精明算計頗深的中共使用這個說法,就犯了可笑的錯誤,自己否定了自己的「一中原則」,自己打臉搬磚砸腳,中共若用這樣的概念作統戰,不是一件可笑之事嗎?若有人附和這樣的統戰,不過是糊塗找糗,這值得陸委會大驚小怪嗎?「損害主權」與「附和統戰」之說不是無的放矢嗎? (相關報導: 馬英九見陸「3朝國師」王滬寧講了「這句話」!陸委會3點批馬「呼應中共主張」 | 更多文章 )
*作者為時事評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