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針對來自中國的電商平台Temu、拼多多、Shein之後,歐盟(EU)再次將矛頭對準另一家大型電商阿里巴巴,指控旗下的線上商城全球速賣通(AliExpress),違反數位規範,放任大量且多領域的違法仿冒商品上架販售,讓歐盟考慮修訂特別法案,以此加強管束這類跨國電商企業。
《金融時報》(FT)報導,歐盟監管機關對AliExpress的指控並非空穴來風,他們是經過正式調查後,根據調查結果做出的判定,認為這個電商平台並沒有如實遵守自己公司的內部規範,對平台上那些仿冒其他廠牌的山寨商品,或是不具安全認定的產品進行查核,更沒有明確執行管理義務,阻擋屢次張貼非法內容的賣家,放任他們將仿冒和不安全商品賣給消費者。
Brussels accuses AliExpress of breaking EU digital ruleshttps://t.co/D1ESpwnn8i
— FT Europe (@ftbrussels)June 18, 2025
歐盟之所以針對中國電商,主要是受到先前美國川普(Donald Trump)政府影響,面對每年爆量的低價進口免稅包裹,幾乎超過9成比例,都來自中國、而且與上述提及的平台有關,隨即讓歐盟考慮調整既有優惠措施,改實行對進入歐盟的小型包裹,每件課徵2歐元(約新台幣68元)的規費,減少海關不必要負擔。
此外,一直對於大型科技公司和電商有戒心,歐盟手中還握有一項殺手鐧:《數位服務法》(Digital Services Act),該法案要求大型網路平台做好自我監管,並針對如Instagram、Google與TikTok等跨國科技巨頭,施加更多的額外義務和限制。倘若被發現,該公司或平台並沒有做好阻擋非法內容與錯誤資訊工作,布魯塞爾當局將有權裁定,讓企業面臨其全球年營業額6%的天價罰款。

在AliExpress被點名前,歐盟已經針對電商平台Shein展開仔細調查,因為主打平價服飾衣物商品的他們,供應鏈幾乎完全依賴中國,讓歐盟懷疑、其商業模式涉嫌違反歐洲消費者保護規定。
面對自己公司遭到調查,速賣通第一時間發表聲明表示,「我們有信心,透過持續與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對話,可取得合規結果,回應《數位服務法》疑慮。我們一直以來,都致力於替歐洲及全球消費者,提供一個安全、合規的交易平台,遵守各營運市場的適用規則與法規。」

全球速賣通和阿里巴巴的淘寶稍有不同,成立時間是2010年,主要鎖定海外消費者。因為這個特殊設定,網站支持英,法,德,荷,意,波,西,葡,俄語等多種語言,多年發展扎根至今,讓速賣通成為俄羅斯與巴西等國重要的電商平台。 (相關報導: 愈來愈難撿便宜!歐盟與日本將對低價包裹徵稅,Temu等中國跨境電商「剉咧等」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