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逢六四,歷史不能忘記。36年前的今日,中共坦克駛入天安門廣場,對其時刻掛在嘴邊的「人民群眾」進行血腥鎮壓。台灣朝野均發文悼念,唯執政黨及賴清德的字裏行間一如既往的複製「民主八股」,又是普世價值,又是站在一起,未有絲毫提及台灣與大陸有別於他國的特殊情感連結,文字顯得多麼冰冷無力。
既然談到歷史,就簡單回顧當年的中華民國政府及執政黨國民黨對六四慘案的救援行動,這是民進黨避談之事,卻不可不知。六四屠城後,中共的政治捉捕隨之而來。為盡可能救出大陸異見人士,香港的黃雀行動與台灣的黃鳥行動應運而生。黃雀行動是香港民主派策劃、幫會中人執行的義舉,受到香港各界捐獻以及各國支持,共救出數百名民運人士。由於中華民國政府當時在香港尚有影響力,加上香港幫會過去與國民黨深有淵源(不少龍頭大老具國軍將領頭銜),行動中國府自然是有其角色。直接受台灣指導的拯救行動,則是國民黨海工會(今稱海外部)主責的黃鳥行動。藉由運動國民黨港澳支分部等部門,以旅行團為名目深入大陸,秘密將數百名民運志士救往台灣,由中華民國政府給予庇護或轉往他國。
兩岸血脈相連,國民黨政府基於同胞情感與人權責任出手相助,自由鬥士得以免受暴政迫害。今日民進黨貴為中華民國執政黨,紀念六四歷史理應重提政府當年之援,卻因黨派私見而隻字不提,可謂心胸狹隘。
六四紀念日不過一週,便是6月9日的香港反送中運動爆發6週年之日。當初六四運動的支援基地,成為了另一場運動的爆發之處。為阻止「送中條例」的修訂,當日香港有103萬人走上街頭,佔香港總人口約七分之一。後續因中共及港府充耳不聞,6月16日達200萬人上街抗議,並逐漸升級為勇武抗爭。運動最後同樣以悲劇收場,大批政治人物與抗爭者被捕、判刑及流亡海外。
當時,執政的民進黨為抬哄選情,聲言歡迎移民及庇護流亡者。然而,連任的民進黨,首作之事竟是提高移民門檻,後來又多次修高法規及發生不合理審查,致使大量移台港人人財兩失,唯有前往他國,二次移民。在台流亡人士更因長年不得身份與工作許可而惶惶不可終日。因為台灣並無難民法,他們怕被取消庇護而不敢抗議。民進黨政府收買少數意見領袖大力吹捧政府,造成事實與宣傳的落差。不少流亡者更被民進黨政府強制遣送離境,以極為狼狽與屈辱的方式離開台灣。聲稱挺香港、捍衛人權及普世價值的民進黨,竟是這幅模樣。
同為執政黨,同為人道救援,國民黨實事實幹,民進黨口惠不實。兩相比較,國民黨並無自吹自擂,民進黨卻時常高喊普世人權,昨日「跟香港人站在一起」,今日「與六四、台灣人民站在一起」,結果卻是流於宣傳,從不行動,更落井下石,閉門謝客。當中緣由,也許是國民黨視對岸民眾為手足同胞,多了一份道義責任,要為大陸的人權與民主持續奮鬥。民進黨視大陸為他國,自然僅有空泛的普世價值聲援,甚至視港人為敵國人民,致有不合理的驅逐。看來民進黨不提六四慘案時的救援行動,除了黨派私心外實有隱情。提到這段歷史,民進黨將自慚形穢!
*作者為研究生
(相關報導:
汪志雄觀點:六四與二二八:歷史的鏡像與反思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