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倫敦談判期間,任正非承認「華為研發經費一年投入7500億,晶片仍落後美國一代」

2025-06-10 11:47
任正非在華為深圳總部接受媒體採訪。(美聯社)
目錄

正當美中代表在倫敦進行貿易談判,聚焦稀土與半導體的出口管制鬆綁問題,中國官媒《人民日報》10日在頭版刊出〈國家越開放,會促使我們更進步——對話任正非〉一文,華為創辦人兼執行長任正非表示,面對打壓盡量不去想困難,「幹就完了,一步一步往前走」。不過他也承認,華為的單晶片「還是落後美國一代」,「我們用數學補物理、非摩爾補摩爾,用群組計算補單晶片,在結果上也能達到實用狀況」。

《人民日報》近日在深圳華為總部專訪任正非,對於昇騰晶片被美方「警告」使用風險,任正非說,中國做晶片的公司很多,許多都做得不錯,華為只是其中一家,美國誇大了華為的成績,華為還沒有這麼厲害,要努力做才能達到他們的評價,因為「我們單晶片還是落後美國一代」。任正非表示,中國在中低階晶片上是可以有機會的,特別是化合物半導體機會較大。至於軟體是卡不住脖子的,那是數學的圖形符號、程式碼,一些尖端的算子、演算法壘起來的,沒有阻擋索。

談到發展晶片技術的困難,任正非說:「困難在我們的教育培育、人才梯隊的建設。中國將來會有數百、數千種操作系統,支持中國工業、農業、醫療等的進步。」面對各界對華為的讚揚,任正非表示:「說我們好,我們壓力也很大。罵我們一點,我們會更清醒一點。我們做的是商品,人們使用就會有批評,這是正常的。我們允許人家罵。只要講真話,即使是批評,我們也支持。讚聲與罵聲,都不要在意,而要在乎自己能不能做好。把自己做好,就沒有問題。」

任正非也呼籲:「大家更多要去理解搞理論研究的人,他們曲高和寡,老百姓不了解,而且他們要幾十年、上百年才看得見貢獻。無端指責他們,是不利於國家長遠發展的。我們要理解支持搞理論工作的。我們要理解他們的胸懷,他們偉大的默默無聞,才是我們國家的希望。不要捧一個壓一個,搞理論研究的是國家未來的希望」、「當我國擁有一定經濟實力的時候,要重視理論特別是基礎理論的研究。基礎研究不只5—10年,一般要10年、20年或更長的時間。如果不搞基礎研究,就沒根。即使葉茂,欣欣向榮,風一吹就會倒的。」

理論科學家是孤獨的,我們要有戰略耐心,要理解他們

任正非表示:「買國外的產品很貴,因為價格裡面就包含他們在基礎研究上的投入。所以,中國搞不搞基礎研究,也要付錢的,能不能付給自己搞基礎研究的人」、「理論科學家是孤獨的,我們要有戰略耐心,要理解他們。屠呦呦(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做青蒿素是一樣的。還有『探索創新、至誠報國』的黃大年(知名地球物理學家)也是一樣的。他們腦中的符號、公式、思維,世界上能與他們溝通的只有幾個人。對理論科學家要尊重,因為我們不懂他的文化,社會要寬容,國家要支持。」

任正非說,華為一年投入1800億人民幣(約合新台幣7500億)進行研發工作,大概600億是做基礎理論研究,不考核;1200億左右投入產品研發,投入是要評估的,「沒有理論就沒有突破,我們就趕不上美國」。在介紹華為的「黃大年茶思屋」時,任正非表示:黃大年是個偉大的科學家,我國是在海灣戰爭中發現這個人的。美軍在直升機下有一個吊艙,探測薩達姆埋在沙漠裡的武器,一開戰就準確把它消滅了。再一找,才知道這吊艙是中國人做的,黃大年在英國大學做的探礦吊艙,北約用來做武器用。他辭職回國當了吉林大學老師」、「我們得到他家族的授權,利用他的名字,做了一個黃大年茶思屋非營利的網路平台,免費讓大家查閱世界的科技資訊。同時,對基礎研究開放喇叭口,和各大院校合作。這些都是策略性投入,不考核的。基礎理論這一塊,我們內部建立一個機制,什麼時候能做出來不知道,對科學家也不做要求。」 (相關報導: 拍攝蝙蝠俠、權力遊戲、哈利波特,擁有HBO、CNN 華納兄弟探索為何才剛合併又要拆分 更多文章

對於人工智慧的前景,任正非說:「人工智慧也許是人類社會最後一次科技革命,當然可能還有能源的核融合。人工智慧發展要經歷數十年、數百年」、「人工智慧在技術上的要害,是要有充足的電力、發達的資訊網路。發展人工智慧要有電力保障,中國的發電、電網傳輸都是非常好的,通訊網路是世界最發達的,東數西算的理想是可能實現的」、「晶片方面其實也沒必要擔心,用疊加和集群等方法,計算結果上與最先進水準相當;軟體方面,未來是千百種開源軟體滿足整個社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