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經常外食,尤其雞排、鹽酥雞、地瓜球等是許多民眾的最愛,然而吃完之後,用來裝食物的小吃紙袋以及紙餐盒該怎麼處理?要丟一般垃圾還是回收才正確呢?對此,環保局公布正確處理方式,注意別因為分類錯誤,被依《廢棄物清理法》處1200元至6000元罰鍰。
小吃紙袋要丟一般垃圾還是回收?環保局教正確處理方式
南投縣政府環境保護局在臉書發文分享,大家都知道炸雞、蔥油餅非常好吃,不過食用完後,裝食物的小吃紙袋可以回收嗎?
其實小吃紙袋屬於不可回收物品,因為沾滿食物水份與油脂的小吃紙袋太難處理或太髒,且回收價格低,造成它沒有回收價值,必須跟一般垃圾一起丟至垃圾車。
更環保的方法則是自備環保容器,畢竟每一張紙其實都是砍伐林木、耗費許多能源與水製成,環保容器可以重複使用,也降低了垃圾量,更減少許多資源的耗費。

免洗紙餐盒、紙餐具怎麼回收?
此外,環境部也曾提醒,台灣外食人口眾多,免洗餐具使用普及,民眾常於餐後將紙餐盒混合一般廢紙回收,不過這樣的小動作會造成廢棄物增加。廢紙餐盒(杯、盤、碗)在回收分類時應將其歸類為「廢紙容器類」,不能和廢紙混在一起回收。
環保署表示,因為廢紙餐具(杯)為了防水及油漬,業者會於表面塗上一層聚乙烯(polyethylene,PE)或以浸臘處理,於回收後送到專業的廢紙容器處理廠,而回收之塑膠膜可再利用;若民眾於前端未確實做好回收分類,將應回收廢紙容器混著廢紙回收,送到一般紙廠處理,分離後的塑膠膜會被認定為垃圾,送到焚化爐或鍋爐回收熱能,增加紙廠廢棄物處理成本。
資料來源:《環境部》
責任編輯/蔡惠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