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輩說「以前月薪2萬也過很好」,現在年輕人真不能吃苦?一篇文對照30年薪資、物價差距

2023-02-06 16:46

? 人氣

1990年代以前的人們,靠著工作就能克服物價通膨,但2000年以後,想靠工作收入過活越來越困難!(圖/取自PAKUTASO)

1990年代以前的人們,靠著工作就能克服物價通膨,但2000年以後,想靠工作收入過活越來越困難!(圖/取自PAKUTASO)

直接引用行政院主計處統計的2022年12月數據供你參考,應該就不用多說什麼了,小白菜漲 52.74%、國外旅遊團費漲 25.64%、鮭魚漲 23.79%、雞蛋漲 21.99%...

2022年末,各國惡化的通膨逐漸趨緩,美國為首的FED終於放緩升息腳步,也讓各國股市開始觸底反彈,但如果要回頭我們生活中來看,這年增率趨緩並不代表我們購買的東西變便宜啊,而是「穩定變貴」中,各國央行持續大印鈔票真的加速通膨惡化嗎?利用升息或回收債券的手段能降低通膨嗎?對我們是否會產生什麼影響?這是接下來要討論的重點。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過去各國央行維持的年化通膨率2%已失控許久

台灣、美國、日本、歐元區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變化。(圖/玩股網提供)
台灣、美國、日本、歐元區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變化。(圖/玩股網提供)


首先要提到的一個觀念是,各國政府及央行在近代開始把CPI年增率控制在2%的目標,原因是想維持物價上漲來穩定經濟活動成長,但太高又會導致景氣大蕭條,所以經過統計及經濟學家研究知道,並由紐西蘭在1990年率先以每年CPI年增率在2%作為設定,果然也讓物價未來數十年至今的物價、景氣維持在一定範圍內,但這件事確定疫情後出現大變化。

拉開近十年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來看,以新冠疫情發生的2020年作為一個分水嶺,2013年到2020年來看,台灣確實控制得非常好,並未超過2%,另外像是美國、歐元區、日本等國家也能長期控制在2%範圍內。但是2020年因為全球鎖國政策導致經濟停擺,台灣的CPI年增率掉到負值的「-0.23%」,美國則掉到1.2%,歐元區是0.3%,日本全年出現掛蛋「0」的表現,這當然對各國經濟發展不妙了,當物價停滯加上經濟停擺,造成「通縮」會造成國家無法運作並衰退。

所以當時無論什麼市場都陷入衰退或停滯,於是各國政府決定開始降息、大撒鈔票救經濟,美國FED甚至直接將基準利率歸零,一瞬間熱錢湧入市場,舉債成本也變得更加容易且低廉,也造成當年的股債雙漲的現象,但這是正常的嗎?其實隔年馬上就出現了副作用。

2021年開始,台灣全年CPI年增率升至1.96%,雖然很開心,但12月份單月CPI年增率已經衝上2.63%,至於美國同樣出現暴衝,全年CPI年增率4.7%、歐元區全年CPI年增率2.6%,紛紛突破2%的防線。而日本則是維持通縮政策,2021年CPI年增率全年居然轉為負數的「-0.2%」,這也代表日本受到疫情影響更加嚴重,政府也維持低通膨避免經濟失控。

接著到了2022年呢?熱錢進入市場超過一年多,副作用也出現了,那就是通膨開始加速惡化,2%通膨年增率再也不復見,其實這個問題早在2021年底就浮現。2022年全年CPI年增率,台灣2.95%、美國8.1%、歐元區8.3%、日本也失守衝上2.4%,每月的年增率也不斷爆衝,台灣在六月出現3.59%,美國六月出現9.1%,歐元區則在十月出現10.6%,日本更是衝上3.8%。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