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愛吃蛋、討厭西餐,還曾為此跟宋美齡大吵一架!揭蔣中正不為人知的飲食秘辛

2022-07-26 16:23

? 人氣

起初為了迎合夫人,蔣介石特意學習怎麼使用西式餐具,一同吃了幾回西餐,終究還是因不合胃口改了回來。但兩人總是堅持同桌吃飯,閒話家常。(合成圖/取自維基百科)

起初為了迎合夫人,蔣介石特意學習怎麼使用西式餐具,一同吃了幾回西餐,終究還是因不合胃口改了回來。但兩人總是堅持同桌吃飯,閒話家常。(合成圖/取自維基百科)

人物小檔案

蔣介石(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

中華民國終身總統、軍事家。歷任黃埔軍校校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中國國民黨總裁。統治中國近2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下野前往臺灣,仍以總統名義進行統治。期間臺灣省實施戒嚴令,主張反攻大陸。

了解一個人,不妨從他的餐桌開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某方面來說,蔣介石其實算得上是「窮魯蛇逆襲」的經典案例,從上海街頭流浪的混混,乃至威風凜凜的黃埔軍校校長,最終一躍成為中華民國總統,堪稱勵志典範。近代留下來關於他的歷史資料不少,大至作戰內容,小至趣味瑣事,基本上什麼內容都有。如果以飲食史料來俯瞰其八十餘年的生平,可以驚奇地發現,由於蔣介石大起大落,幾乎接觸過民初時期各個階層的飲食文化,浙江農民的芋頭、黃埔軍人的黃埔蛋、歐美貴族的洋餐,簡直就是一部民國初年飲食歷史。

浙江:我的過動暴食症

1887年10月31日,蔣介石出生在浙江奉化的一家鹽鋪,蔣家在當地算是小康之家,家境比較沒有負擔。童年時期的蔣介石很調皮,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傾向,甚至不能用「頑皮」來形容,用他的話說是「頑劣益甚」,特別是在餐桌上,幾乎片刻不能安寧。

雖然無法從史料中得知蔣介石童年喜歡吃什麼,但能發現一件事情,就是他曾險些在餐桌上喪命!

那是蔣介石4歲的除夕夜,蔣家的人吃飽喝足後,一個個都離開餐桌,在院落聊天,獨留蔣介石在餐桌前。不知道是沒吃飽,還是對手中的筷子產生好奇,「公忽發奇想,欲測知自口至會厭深度,戲以箸探之」,沒想到筷子放進口中卻拔不出來。家中長輩沒有注意小蔣介石的舉動,只顧著展望明年的美好生活,等到發現時,他已經昏厥不醒,送醫搶救後才甦醒。

蔣介石小時候很不聽話,喜歡嚼冰塊,他的母親王采玉曾多次勸說這樣不健康,但他頑劣異常,根本不把母親的話放在心上。為了吃到喜歡的冰塊,甚至多次與母親「鬥智鬥勇」。當然,最終也害了蔣介石,人到中年時,牙齒基本上掉光了,只能靠假牙吃飯。蔣介石喜愛吃芋頭就與這件事有關,因為芋頭軟糯,對牙齒的刺激較少。

不過,蔣介石才不在乎這些呢!他自認年輕,命還很長,想吃什麼就吃什麼。一年春節,年幼的蔣介石跟著親人到祠堂拜祖先,依照往日規矩,拜謁後每人可領幾個芝麻糖餅,蔣介石當然也去排隊了,但領餅的人很多。蔣介石看著長長的隊伍,心生一計,跑到泥坑裡打滾,然後爬起來就往人堆裡亂擠亂插,別人一身新衣褲,都怕被滿身泥汙的蔣介石弄髒,因此紛紛躲開,他輕鬆地將籃子遞到發餅人面前,從此鄉人們都稱他為「瑞元無賴」(瑞元為蔣介石乳名)。

毛福梅:美食製造者

毛福梅(左)、蔣介石母親王采玉(中)、蔣介石(右)與蔣經國(蔣母抱著)。(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毛福梅(左)、蔣介石母親王采玉(中)與蔣介石(右)。(圖/取自維基百科)

蔣介石品行不端的作風,隨著年齡漸長才有所收斂。14歲時,娶了大他5歲的毛福梅,這是傳統婚姻下的產物,他們毫無任何感情基礎,只是生搬硬套成一對。蔣介石不怎麼喜歡毛福梅,但對她的料理能力給予一萬分肯定。毛福梅是傳統女性,擅長各式地方料理,如豆腐乳、臭冬瓜、雞汁豆腐、雞汁芋頭、寧波湯圓等美食,讓蔣介石能在老家嘗盡人間美味。

浙江奉化東臨大海、西靠高山,盛產的美食非常多,蔣介石長大後南征北戰,很少回到家鄉,但家鄉獨有的滋味,他一刻都沒忘。蔣介石吃飯常配的三道菜――芋頭、黃瓜和鹹魚,就是源於奉化。

芋頭:奉化的山脈交接地帶,芋頭長在高山峻嶺中,當地有句出名的口頭禪「走過三關六碼頭,不及奉化芋艿頭」,意思是吃了外地很多東西都不及一口奉化的芋艿。

醃黃瓜:這是蔣介石兒時的美好回憶,冬天的浙江天氣冷、風又大,農作物無法生長,只得靠醬瓜等應對。醬瓜的製作非常簡單,把洗乾淨的小黃瓜丟進鹽水,封入罐子醃製一年即可。撤退來臺初期,由於沒引進黃瓜,蔣介石還特地運了一批日本進口的黃瓜備著吃。

鹹魚:奉化臨靠大海,漁業發達,因此有各式各樣的魚類料理,其中以魚腥味非常重的鹹魚為名。晚年負責載運蔣介石往返桃園的轎夫也喜歡吃鹹魚,身上腥味很重,很多人以為蔣介石會被熏得大發雷霆,沒想到他上轎後用鼻子不停地吸,感到非常高興。

日本之旅:又少又難吃的糧食

蔣介石與毛福梅相處的日子不長,19歲那年,蔣介石跑到日本東京遊學,這段期間是他伙食品質最差的一段日子。他就讀於專為中國留學生開辦的振武學校,伙食常是粗劣的舊糧陳米,條件苦不堪言。尤其進了聯隊,每個士兵每餐規定只能吃一碗米飯,而且僅有幾片鹹魚和鹹菜下飯,只有特殊節慶和週末,才能吃到新鮮蔬菜和肉。

蔣介石在日本學到了很多事情,包括基本的戰略能力、領導能力等,他在這段期間一改貪玩的個性,變得自制起來,就連吃飯都變少了:我們一般留學生,原先在振武學校讀書時,吃飯沒有規定,普通人總要吃三、四碗,到了聯隊裡,突然要減少食量,大家豈不是要餓肚嗎?事實上在初入伍時,大家都感覺吃得不夠,但到了一個月後,習慣成自然,就都不感覺不足了。

不過,蔣介石沒有完成振武學校的學業,因為辛亥革命爆發,他急忙歸國,利用先前所學,率領一百多人的敢死隊直接攻入浙江巡撫衙門,生擒巡撫曾韞,一時名噪全國,成了革命英雄。

上海:牙齒惡化的開端

中華民國成立後,蔣介石沒有因此一躍成為政壇領袖,事實上,他發展得不是很好,有很長一段時間無所事事混跡於上海。他本來想在廣州的民國軍政府幹活,但因為自己是浙江人,和廣東派不合,屢次遭到將領們排擠。蔣介石內心感到無比苦悶,鬱鬱不得志。

唯一值得注意的是,蔣介石在這段期間的感情史非常精彩,他對毛福梅日益冷落,從上海帶回小妾姚冶誠,不過因為她愛好賭博,且廚藝遠不如毛福梅,又對她愈來愈厭倦。蔣介石轉而熱烈追求年僅13歲的上海富商之女陳潔如,說服陳家同意將陳潔如嫁給他。

蔣中正與陳潔如。(合成圖/取自Wikipedia)
陳潔如(左)與蔣介石(右)。(合成圖/取自維基百科)

蔣介石每次婚姻都象徵著身分地位的升級,從煮飯的農村老婦,到嗜賭的摩登上海人,再轉變成富家巨室的新女性,他就像愛情攻略遊戲中的男主角,循序漸進,無往不利。

此時蔣介石養成混跡花街柳巷的習慣,從中尋得愉悅和歡樂。但每次歡愉後,總在日記中懺悔,覺得不應該做這種事情。蔣介石以聖人的眼光看待自己,但卻受限於自身,無法成為心目中的模樣,這是他痛苦沉悶的一段歲月。由於私生活浪蕩,生活習慣更惹人詬病,對牙齒、牙周組織產生不良影響,使他的牙齒在40歲左右便已不堪使用。

可愛的黃埔蛋,老蔣一生的摯愛

1921年5月,孫中山身邊沒有一支聽信自己的武裝力量,開始策畫創辦陸軍軍官學校,訓練自己的兵,培養自己的人,蔣介石正是在這時登上歷史舞臺。

從此開始,蔣介石的個性發生180度超級無敵大轉變。

早年的蔣介石就像是潑皮無賴,明知不對的事卻偏要幹,嫖娼、賭錢、黑道都做過,但現在不一樣,他找到歸屬,變得超級自制,鼓勵校內厲行節約,在軍中只喝白開水、不穿皮鞋、理平頭,和普通士兵一樣吃大食堂。嚴苛的生活規則讓他在軍中風評極為良好,外界普遍認為他是個好軍人,蔣介石因而在1924年被委任為黃埔軍校校長。

蔣介石的轉變相當勵志,幾乎可以上電視了。不過,人生走過的每一步,終究會留下永不磨滅的腳印,雖然除掉三害,改掉惡習,但牙齒的毛病依然改不掉,一吃到硬的東西便牙疼。當年在軍校負責廚務的是一位嚴姓大媽,廚藝非常好,黃埔軍校的全體師生都很喜歡,其中名菜黃埔蛋因軟爛不傷牙,博得蔣介石的胃口。她的做法是把雞蛋打碎後,加入胡椒粉、鹽、料酒等佐料攪勻,在燒熱的菜油中大火翻炒,這樣的雞蛋吃起來很有層次,怎麼吃都不會膩。

吃黃埔蛋的習慣跟了老蔣一輩子,晚年期間,宋美齡為了健康阻止蔣介石吃蛋,夫婦倆還出現少見的爭吵,也許對老蔣來說,黃埔蛋此時已經不再是避免牙痛的替代品,而是一種珍貴的回憶,拿走黃埔蛋,就是拿走他在軍校努力打拚的歷史記憶,他說什麼都不同意。

黃埔蛋(圖/取自百度百科)
吃黃埔蛋的習慣跟了蔣介石一輩子。(圖/取自百度百科)

西餐:蔣介石的弱點

北伐成功後,蔣介石託付各種關係,終於迎娶到「白富美」宋美齡,達到人生巔峰。相較於出生不怎麼樣的蔣介石,宋美齡從小就接受美式教育,舉止儀態皆雍容典雅,飲食型態全盤西化,與蔣介石前幾名愛情對象相差十萬八千里。

蔣中正與宋美齡結婚。(圖/取自Wikipedia)
蔣介石與宋美齡結婚。(圖/取自維基百科)

宋美齡不會煮菜,但很懂得享受菜餚,她講究精緻養生,哪道菜健康,哪道菜不健康,全部一目瞭然。蔣介石喜歡的醃黃瓜、黃埔蛋,根本入不了夫人的眼,起初為了迎合夫人,他特意學習怎麼使用西式餐具,一同吃了幾回西餐,終究還是因不合胃口改了回來。但兩人總是堅持同桌吃飯,閒話家常。吃的東西不同,那又如何呢?你懂我,我懂你,這就夠了。

不過,學會怎麼吃西餐,自然有好處,就是可以在餐桌前盡情展現優越感。蔣介石的私人醫官熊丸曾回憶,有一次蔣介石請他吃西餐,廚師上了一盤魚,熊丸嫌刀子切起來太麻煩,直接用叉子吃。蔣介石看了好幾眼,最後忍無可忍對旁邊的副官說:「去給熊醫官拿把刀子。」最後他不得不用刀子吃魚。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所以蔣介石身邊的人一提起要和他吃飯,都是戰戰兢兢。

沒有照顧牙齒的下場

蔣介石牙齒潰爛的速度比想像中還快,早在1926年率軍北伐,軍隊到達長沙安營紮寨時,他就因牙痛難忍,請託湘雅醫院的美國醫師胡美(Edward H. Hume)為他拔牙。從擔任黃埔軍校校長開始的二十餘年間,蔣介石幾乎沒有一刻休息,連年的壓力導致健康狀況令人擔憂。完成北伐後,他不得不戴上假牙,但這沒有停止牙齒惡化。

西安事變那年,蔣介石49歲,他被軟禁期間,侍衛問他要不要吃點東西,他邊搖頭邊說:「我不能吃東西。」此事傳開後,很多人以為蔣介石要絕食抗議,但事實是他在西安事變時逃得太倉皇,連假牙都忘記帶了。沒有假牙便無法吃東西,牙齒潰爛程度可見一斑。

除此之外,1937年5月2日,中央航空學校第六期乙班飛行生畢業,老蔣原本打算親臨會場訓話,無奈牙病再犯,只好作罷。1949年,在南京向檢閱部隊演說時,還發生過假牙忽然掉落在地的糗事。

瓜滿為患:好吃的臺灣木瓜

1949年,國民政府敗退來臺,蔣介石離開熟悉的故土大陸,抵達陌生的臺灣。他的飲食習慣基本上已經定下,生活非常規律,就拿早餐來說,桌上經常出現的四道菜分別是醃筍、芝麻醬、一碗雞湯和一片木瓜。

前三道菜可以理解,蔣介石從小吃到大,但木瓜究竟是何方神聖?原來,蔣介石後半生的飲食型態深受宋美齡影響。木瓜不是蔣介石一開始就喜歡的食物,人們都說口味是童年時代就決定了,說什麼都不會變,但宋美齡多次開導蔣介石吃木瓜的好處,親自督促他吃半個多月。蔣介石不吃則已,一吃驚人,困擾多年的胃病竟然減輕許多,他馬上下令讓木瓜直接變成早餐的開胃水果。

臺灣是盛產水果之地,木瓜長得又大又甜,各地官僚得知蔣介石喜食木瓜後,爭相把當地木瓜進貢到士林官邸,導致「瓜滿為患」,蔣介石不得不送木瓜給手下吃。

來自清晨的滾燙雞湯

雞湯始終是蔣介石的鍾愛,在臺灣的餘生中,「官邸的菜色幾乎每樣都會用點雞湯調味」。不過蔣介石吃雞湯的時間點很奇怪,照現在來說,這種鹹食應該是午餐或晚餐食用,他卻在早餐吃。蔣介石起得很早,寒冬還沒天亮,他就已經完成洗漱,值班的服務員睡眼朦朧,容易做錯事情,據總統府內勤侍衛翁元所說,曾有一次廚房沒有注意雞湯的溫度,讓蔣介石吐了一地。

「老先生吃早餐時一向是由副官伺候,不巧的是,那天值班副官端上去的湯,湯面漂的油層讓人忽略了高溫,老先生沒有注意,喝湯時呼嚕嚕就是一口,他哪裡想到那湯還燙得很,熱湯剛一進入口,他臉色就大變,『咔噗』一聲,嘴裡的湯液整個吐了出來,搞得一桌子湯漬。隨之他勃然大怒,朝值班副官吼道:『你這個混帳!你想要害死我啊!』」

這種情況不只一次發生,還有一次,一位侍從在補充糖罐與鹽罐時,竟不小心搞混,蔣中正喝紅茶時沒有多想,將鹽巴倒進裡面攪拌,才喝一口,他又是「咔噗」一聲。一旁的副官各個面如土色,睡眼朦朧的廚師們各個嚇得精神百倍。

蔣介石活了89歲,最後十年的時間,宋美齡認為雞蛋膽固醇高,會引發高血壓,於是下令廚房取消供應一切有關蛋的料理,她說:「中國人對肉和蛋的推崇是因為貧窮,其實在西方國家,真正有營養的反而是蔬菜。」

蔣介石表示一萬個反對,奈何宋美齡的態度異常堅定,且給出美國醫生的建議背書,蔣介石畏於內人,只能將飲食習慣暫時改變。但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明的不行,暗的未嘗不可,蔣介石每每招待外賓時,以各種理由囑咐廚房煮雞湯,且在宋美齡惡狠狠地凝視之下,悠哉愜意地解饞。

民初時期的歷史名人,基本上都對自己家鄉的美食有一定偏好,廣東的孫中山愛吃豬、鴨內臟,河南的袁世凱酷愛豫菜,遼寧的張作霖嗜食蠶蛹,就連被譽為「舊倫理中新思想的師表」的胡適,都因為出生徽州而喜好油膩的菜色,一生追求「重油」、「重色」、「重火功」的料理。

除去多餘的政治評價,蔣介石的飲食生涯其實就是贖罪之路,從早年嚼食冰塊,乃至到日本留學時不顧食物品質,吃著難以下嚥的五穀雜糧。到了上海時期更忽視牙齒的照顧,整日渾渾噩噩,使他在後半生的飲食生活大受限制。即便他在廣東呼風喚雨、獨當一面、威風凜凜,但只要吃上做工精細的飯菜,牙齒早已不堪負荷,他再也無法享受撕咬牛肉、大嚼豬肉的暢快,更無法體驗用牙齒嗑一大碗瓜子的成就感。到了晚年,家鄉菜多半也不能吃,連能讓他回憶金戈鐵馬歲月的黃埔蛋都受到宋美齡限制。

也是吧,就算擁有萬里江山,吃不到、喝不著,想必一定很不痛快。敬告各位讀者,一定要時時刻刻保護牙齒,不只是為了美觀,也是為了保障做為我們人生中為數不多的享受之一,得以安安穩穩地延續到老!

作者介紹|江仲淵

臉書「歷史說書人 History Storyteller」團隊創辦人,古人黑歷史挖掘專家、文學研究扒皮手,擅長以生動幽默的文筆講述歷史人物。

擔任「關鍵評論網」、「風傳媒」、「今周刊」、「自由電子報自由評論網」等四家媒體專欄作家。完成《時代下的犧牲者:找尋真實的汪精衛》時年僅十七歲,是臺灣當代最年輕的史學作家。

曾獲多家出版社邀請撰寫推薦序,包括余杰《顛倒的民國》、拂羅《羅貫中沒告訴你的三國演義》、龔元之《古裝穿搭研究室》等書。

著有《民國文人檔案,重建中》、《文青這種生物,自古就有:17段隱藏在史籍和作品背後的奇葩人生》、《老師不好意思教的世界奇葩史:超乎想像,原來影響世界的領導者是這樣!》、《發明家大起底:從疫苗到核武,讓你直呼「不能只有我看到」的歷史真相!》、《時代下的犧牲者:找尋真實的汪精衛》、《時代下的毀滅者:希特勒與帝國十大信徒》等書。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時報出版《民國軍閥檔案,重建中》(原標題:健康指標就是我─蔣介石的飲食生活)

責任編輯/邱劭霽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