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Netflix《咒》結局讓人不寒而慄!回顧詛咒散播的源頭,其實我們都被主角騙了

2022-07-14 14:49

? 人氣

Netflix恐怖國片《咒》(Incantation)以偽紀錄片的形式,讓觀眾在虛實之間,一步步掉進詛咒的深淵。(圖/女子學提供、取自咒 Incantation臉書專頁)

Netflix恐怖國片《咒》(Incantation)以偽紀錄片的形式,讓觀眾在虛實之間,一步步掉進詛咒的深淵。(圖/女子學提供、取自咒 Incantation臉書專頁)

Netflix台灣恐怖電影《咒》(Incantation),從三月中上映迄今,繳出直逼兩億的亮眼票房,在國產恐怖片的歷史中,票房紀錄僅次於知名遊戲改編的《返校》。由曾執導《打噴嚏》的導演柯孟融掌鏡,講述單親媽媽李若男(蔡亘晏 飾),在接回女兒朵朵後,原本以為早已擺脫的詛咒重新找上了她,為了除去威脅母子兩人的惡意,李若男必須拾回不願想起的回憶,卻不料超自然的力量令其愈陷愈深。(延伸閱讀:《咒》為何能在世界掀起熱潮?影評解析、故事原型…相關文章一次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相較於其他國產恐怖電影,《咒》以偽紀錄片的形式,讓觀眾在虛實之間,不自覺地陷入電影中構想的驚悚情節,沉浸式的體驗絕對有別其他知名恐怖電影。除此之外,柯孟融導演大量使用「打破第四面牆」的方式,讓電影的畫面與角色的對白,有意地與觀影的觀眾有所互動,如利用視覺暫留、幻覺圖形的手法,一步步催眠觀眾,甚至讓影迷感到被詛咒而心生驚惶。

火佛修一,心薩嘸哞

電影《咒》劇照。(圖/女子學提供)
《咒》劇照。(圖/女子學提供)

電影以李若男的自拍影片作為開頭,向觀眾介紹神祕宗教及祝福語,一句「火佛修一心薩嘸哞」,搭配接二連三的意外影像,立刻讓觀眾進入《咒》中神祕邪教與詛咒的世界。曾經罹患精神疾病的若男,經過一連串的治療,終於能夠接回安置於孤兒院的女兒「朵朵」,本以為將展開兩人快樂新生活的若男,身邊卻三番兩次地發生詭異現象,半夜翻倒的牛奶、門外恐怖的哭嚎聲,種種徵兆暗示著那不可見的純粹惡意,正肆無忌憚地侵入母女倆的生活……

電影改編自 2005 年的「高雄鼓山事件」,原本平安度日的一家六口,一夜之間卻突然集體失心瘋,直到家中大女兒過世,這件難以用科學解釋的社會案件才得以曝光。當提到邪教電影,如《哭聲》、《救救我》等,每個喜好恐怖片的人都有一份自己的口袋名單,但卻少有記得相關題材的台灣電影,也因此《咒》的橫空出世更令人耳目一新;電影中結合我們耳熟能詳的民間習俗,以及親切的台語對白,大量結合眾多台灣人能夠共鳴的元素。過分的真實,是成就《咒》的關鍵因素。

相信與否,決定了萬物的存在與真實

電影《咒》劇照。(圖/女子學提供)
《咒》劇照。(圖/女子學提供)

一切災難的源頭,源自於李若男與朋友們曾闖入陳氏宗親「不得進入的洞穴」,生性鐵齒的他們,直到大難臨頭才認識自己的無知而深感後悔。為了擺脫邪惡的詛咒,李若男接回了自己的女兒,並教她唸出自己的名字,親手將女兒推入邪神「大黑佛母」的手中;然而接近片尾,若男發現自己無法捨去親生骨肉,因此拍攝整段欺騙觀眾的短片,將詛咒傳予每個觀眾,藉此稀釋詛咒的強度。

本片強調了相信與否,決定了事物的真實虛假,結尾看似未有交代的結局,在柯孟融日後訪談的影片中,給予觀眾一個頗具韻味的回答:「你的意識決定了你的世界」,而這正是將《咒》做成互動式電影的原因——讓結局交由觀眾做決定。除了突發驚嚇的恐怖畫面,電影中大量的細節,往往令觀眾在映後獨思時感到細思極恐,如前所述的「教名字」,本以為是母女間普通的溫馨互動,不料卻是重新建立詛咒的必要條件,人性真實的邪惡,才更令人感到心驚膽寒。

有多少人進場看戲,就會有多少種對於電影的解釋。《咒》因其獨特的敘事方式,自然會留下許多關於劇情的不解之處,但在每段錄影畫面的間隙間,滿滿的細節更令觀眾有種探索解謎的投入感,趁著周休二日,還不趕緊拉著好姊妹或男伴,一同前往戲院享受被詛咒的驚悚快感!

《咒》預告片

本文/圖經授權轉載自女子學。(原標題:國產恐怖片新高度!《咒》:誤觸禁忌惹來詛咒上身,不該錯過的沉浸式驚悚電影)

責任編輯/林俐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