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可食物中毒、傾家蕩產也要吃到初鮭…日本江戶時代對美食的執著實在嚇死人

2017-06-17 08:30

? 人氣

江戶一開始是引進京坂地區的文化,發展都市機能。伊勢與近江的商人來到日本橋經商,生意興隆之後,建立起巨大的商店。這些商人在大坂也一樣活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元祿年間(一六八八-一七○四年)以大坂為中心,文化的發展傾向奢華,眾人彼此競爭衣物的形狀、顏色與材質。當時流行比較穿著,京都因而成為時尚中心,諸侯與富商在衣物上極盡奢侈,花錢毫不手軟。

接下來是文化、文政年間(一八○四-一八三○年),也就是化政時期。當時江戶文化發展成熟,反映在飲食文化上。日本舉國進入安定時期,各地紛紛打造所謂的當地名產,獲得名產後對人炫耀關於名產的知識也成為一種身分證明。各種階級的外食逐漸發展,促成江戶美食時代的誕生,正巧和現代泡沫經濟時期的飲食文化相仿。

以下引用《平民文化百科論集二 江戶的生活》所收錄的〈飲食三昧的江戶〉(齋藤隆三著):「衣食住三者中,最為必要的當然是食,其次是衣,最後才是住。然而文化發展超越生活所需時,會翻轉三者的順序。住先發達,之後是衣,最後才是食。無論是奈良時代還是平安時代,甚至是鎌倉時代也是一樣。江戶時代也是如此,安永天明年間是飲食三昧的時代。」

所謂飲食的發達過程是人滿足「吃」的生理需求之後,會追求更加美味的料理,促進飲食的發達;最後進入名為「美食」的藝術境界,追求最高級的滿足。至於江戶的居民又是演奏了一齣什麼樣的「美食狂想曲」呢?

飲食文化在元祿年間已經在京坂地區萌芽,例如當時名為「浮瀨」的料理店推出以貝殼做酒杯的酒與料理,大受歡迎。江戶則稍微晚於京坂,到寶曆(一七五一-一七六四年)與明和年間(一七六四-一七七二年),赴江戶工作的武士所前往的高級料理茶屋,例如升屋等餐廳開始生意興隆。富商也會前往料理茶屋奢侈一番。

此時,散文集與評論集開始把「通」(精通)或「粹」(洗鍊)等形容帶進料理的領域。「食通」(美食家)的概念應該是在天明年間(一七八一-一七八九年)扎根。到了江戶時代後期,一般百姓一個月也能說「我請客」而上一到兩次館子。

其中以「初鰹騷動」最為知名,不僅高級料理茶屋八百膳和當時最受歡迎的人氣演員都花錢不眨眼,願意為了鰹魚花上二、三兩;就連生活僅能溫飽的大雜院住戶也為了初鰹而奔走。但是將軍卻無視這股騷動,毫不關心初物。

不僅是鰹魚,江戶仔還喜歡各種初物,可見對於飲食的關心之強烈。加上食譜的流行,可以窺見江戶仔的「玩心」。對於飲食的執著在化政年間達到高峰。

瘋狂追求初物,連幕府都看不下去

料理店起源於提供「奈良茶飯」的一膳飯屋,地點是淺草的金龍山。如同前述,這是明曆大火之後所發生的事。明曆大火將三分之二的江戶夷為平地,江戶城的天守閣也因此燒毀,原本位於天守閣的金鯱從此成為架空的存在。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