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從不擔心買車買房,為何台灣人總得想那麼久?他:這三條路徑決定你是否成為人生贏家

2019-08-02 15:02

? 人氣

國際移動能力、生產工具和自身認知,是成為職場贏家的三條路徑(圖/Unsplash)

國際移動能力、生產工具和自身認知,是成為職場贏家的三條路徑(圖/Unsplash)

了解了職場遊戲規則的三個主題「排名、薪資、機會」後,如果你想要在這場遊戲中,扮演前段班的角色,你該注意哪些事情?你該怎麼思考以及規劃你的職涯?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認為有三條路:

一、成為具有國際移動能力的工作者

如果你未來不選擇創業,那國際移動能力或許是你最應該追求的能力指標。

什麼是國際移動能力?就是當你離開你現在的國家,到另一個國家後,你可以在短時間,達到跟過去相同的生活水平,這種能力,我稱為國際移動能力。能去越多的國家、移動能力越強;能在越短的時間回到原本的生活水平、移動能力越強。

為什麼需要這個能力?

首先,我們在「職場遊戲規則二:機會」知道,雖然影響你短期薪資最重要的因子是「產業薪資級距」,但長期來說,影響最多的恐怕是「其他國家的工作機會」。是什麼樣的故事啟發了我這個想法?

我有個美國朋友,問我說:

「為什麼台灣人在思考結婚、生小孩都要思考很久,美國人想做就做呀。」

我聽到這句話的當下就像是有十根針狠狠地插進我的指甲縫般得痛,為什麼?這些資源充沛的美國人可能這輩子無法理解我們的狀況。

在美國,如果你的物慾不強,你可以工作個三年、存個十萬美元;而這十萬美元,可以夠你用五六年。不誇張,我真的有朋友大學畢業工作三年以後,探索人生兩年多,中間還來亞洲玩,存款還有兩百多萬台幣——是天才嗎?是頂尖大學畢業嗎?不,他畢業於全美排名 100 、世界排名 500 左右的普通學校,做很普通的工作。

在美國,只要你控制得當,對一般上班族來說,買車買房生小孩,只要你願意,你都能夠賺到足夠的錢執行這些事情;在美國,39 歲移民上了「程式補習班」一樣可以在紐約領到 11 萬美元年薪。

當然,美國非常難移動過去,最大的瓶頸不是能力而是「簽證」,這篇文章就不探討「如何去美國」這個議題,而是希望帶出「同樣的工作在不同的國家,就會有不同的生活品質」這個概念。

或許你現在的工作在你所處的國家還不錯,可以達到你要的生活品質;但你永遠不會知道明年、後年你的國家變成什麼樣子,你所擅長的產業,在這個國家是否還有好的工作機會、好的升遷路徑?或是你的專長,會不會在其他國家突然有爆發性的成長?

未來永遠都是未知且不可控,為了把握這些好機會,移動能力是在你挑好一個合適你的產業以後,最需要培養的技能。

附註

如果將上述內容濃縮成一句話,就是當你投入一個產業後,你可以觀察「你的專業在哪個領域、哪個國家 CP 值最高?」。台灣不是全然的鬼島,以 IC 設計、晶圓製造來說,全亞洲裡,台灣給的薪資其實非常有競爭力,因此造就了竹科的榮景,實際的體現就是,除非是有目的性的挖角,台灣這兩個領域相關的人才,其實不太會因為薪資的關係離開台灣。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