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風險化  

約 42 項搜尋結果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幕僚建議解除部分出口管制,作為交換中國放寬稀土和磁鐵出口的談判籌碼,這項提議顯示,華府已傾向透過制度性對話管理關鍵供應鏈風險,而非走向全面脫鉤。(美聯社)

川普確定要訪中?率團規格、談判籌碼外流…外媒驚:華府策略全變了

陸委會主委邱垂正透露,之所以調整對海峽論壇的態度,是地方政府希望中央來辦「黑臉」。(資料照,柯承惠攝)

陸委會首度擴大限制海峽論壇,邱垂正爆料「有人」希望中央扮黑臉

美國總統川普。(美聯社)

李忠謙專欄:輸掉「膽小鬼賽局」之後,川普還能跟中國談成「偉大貿易協議」嗎?

行人經過印度阿默達巴德的一間蘋果專賣店。(資料照:美聯社)

華郵:美國推動「印度製造」無法去風險化,核心零件仍然來自中國

2024年7月20日,北京的三里屯太古里商業區。(美聯社)

對中國「去風險」失敗了?德國對華投資持續增加,過去五年已超過歐盟的一半

德國柏林,國會大廈前的歐盟旗幟。(美聯社)

積極與中國脫鉤!《金融時報》:歐洲企業正加速尋找替代方案

德國總理蕭爾茨。(美聯社)

德國總理將率團訪問北京 學者:「去風險化」戰略恐更難落實。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訪中的「產能過剩」說為擴大貿易戰埋下伏筆。圖為葉倫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會面。(美聯社)

風評:從國安到產能過剩,葉倫埋下擴大貿易戰伏筆

中歐峰會:中國國旗和歐盟旗幟(AP)

歐盟如何對中國「去風險化」? 學者建議學習南韓經驗

2023年12月7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接見到訪的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右)和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AP)

德國智庫展望2024:北京以國安名義犧牲經濟成長,中歐關係持續惡化

中國的貨櫃碼頭一景。(美聯社)

中國對美出口真的減少了嗎?或者只是繞道第三國

美方與台灣可望在產業轉型與供應鏈重組中合作,經貿關係將大幅開展。(美聯社)

華爾街日報》「去風險化」的真實情況為何?供應鏈更具彈性恐是幻象、甚至製造新風險

(AP)

台商投資中國熱潮不再?兩岸統計數據為何相差數十倍,一文看懂其中奧妙

2023年8月6日,中國山東省煙台港邊大批新車準備上船出口。海關數據顯示,中國7月份出口同比下降14.5%。(美聯社)

華爾街日報》與「中國製造」脫鉤並非易事,很多時候只是徒增成本

2023年10月18日,第三屆「一帶一路」論壇在北京的人民大會堂登場。 (美聯社)

歐盟駐中國商會秘書長:「去風險」是為了「黑天鵝」未雨綢繆

2023年3月,習近平與李強。(美聯社)

中國風向變了?習近平與李強下令「保障外商」:提供「暖心」措施,不與國際脫鉤

2022年5月,疫情下的上海街頭。(美聯社)

「外資撤離潮」正在中國上演?蓋洛普、先鋒集團正在撤出中國

2023年7月9日,美國財政部長葉倫在美國駐北京大使館舉行的記者會。(美聯社)

葉倫在「拜習會」前重申:美國不尋求與中國脫鉤,但對國安與人權不會妥協

郭台銘高雄中山路看板。(資料照/李東陞攝)

華爾街日報》中國繼續敲打富士康,恐讓外國製造商加速撤離中國

三星電子。(AP)

華爾街日報》美中晶片戰爭:拜登政府為台積電、三星、SK海力士延長部分豁免

BinaryX和AiGC Labs在Metaverse推出首款人工智慧驅動的虛擬現實遊戲。(美聯社)

美中科技戰恐拉長戰線!路透:白宮即將「大範圍管制赴華投資」

2023年7月29日,法國經濟、財政、工業和數位主權部長勒梅爾訪問北京。(美聯社)

法國經濟部長訪問北京:脫鉤不現實,中國非風險

2023年7月2日,印度恆河岸邊正在進行朝聖儀式的印度教徒。(美聯社)

美日台攜手相助,「印度半導體」能否與中國一搏?

德國總理蕭爾茨。(美聯社)

德國史上首份「對中戰略」:我們希望與中國繼續合作,但也要「去風險」及「降低依賴」

德國總理蕭爾茨。(美聯社)

德國工商總會:比起放棄中國,交流才是更好的選擇

(AP)

美歐對中政策:從「脫鉤」到「去風險」,戰略轉向還是凝聚共識?

2022年11月,印尼G20峰會,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義大利總理梅洛尼(左)(AP)

「一帶一路」義大利不玩了?中國官員忙救火,中義關係面臨轉折

伍德克曾多年擔任駐華德國商會以及歐盟商會主席。(德國之聲)

「北京是聽不見外界聲音的回音室」DW專訪歐盟商會前主席:習近平的政策與全球化格格不入

中歐峰會:中國國旗和歐盟旗幟(AP)

重新校準與中國關係》歐盟峰會首度表明對台海立場 正式採用「去風險化」一詞

2023年6月28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紐約智庫外交關係協會發言。(美聯社)

美國再對北京釋出善意 布林肯:遏阻中國經濟不符美方利益,我們不會跟中國脫鉤

2023年6月22日,一對夫婦帶著孩子走過北京一家購物中心的藝術造景。(美聯社)

「這是反擊西方霸權的法律武器!」中國人大通過《對外關係法》,專家擔憂「美中冷戰惡化,外企在中國更困難」

2023年6月19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抵達柏林展開訪問,會晤德國總統史坦因邁爾。(美聯社)

中國總理李強回訪德法,試探歐盟「去風險化」底線

德國總理蕭爾茨與外交部長貝爾伯克。(美聯社)

德國陷入「兩個」中國政策 企業未聽政府建議「去風險」

美國總統拜登。(美聯社)

華爾街日報》何謂「拜登經濟學」?為美國經濟及其盟友帶來哪些風險?

德國總理蕭爾茨。(美聯社)

德國總理對中國總理當面表示:反對中國在台海與南海訴諸武力

在華「歐洲商會」發表的報告《脫鉤:拆斷全球化的聯繫和補訂》(Decoupling: Severed Ties and Patchwork Globalisation)。(翻攝官網)

不跟中國「脫鉤」,還能做到「去風險」嗎?VOA:這是無解難題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美聯社)

布林肯訪華在即,美國財長葉倫強調:與中國「脫鉤」是錯誤與災難

圖片來源:華爾街日報

國際熱議》員工只剩3成!三星早在10年前,就一點點搬離中國!詳解蘋果和三星「去中化」大戰略!

義大利總理梅洛尼(Giorgia Meloni)。(美聯社)

義大利總理梅洛尼:即使退出「一帶一路」,仍可能與中國建立良好關係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美聯社)

「與西方脫鉤」也是北京大戰略?祭出制裁美光科技禁令,中國底氣何來

德國總理蕭爾茨。(美聯社)

「歐盟不應成為美、中之外的第三強權」!德國總理蕭爾茨:21世紀將是「多極秩序」

作者提及,國家在出手投資的時候,目標絕不僅僅是那些打高空、純理論,無甚應用價值的基礎研究。事實上,政府的投資標的涵蓋各種具有不確定性的「風險」投資。(示意圖/取自Unsplash)

承擔風險的國家—從「去風險化」到「放馬過來吧!」:《打造創業型國家》選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