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為什麼要關注六四?王軍濤:否則30年內,北京天安門的坦克將開到台北自由廣場上

2019-05-26 09:20
30年前拍下六四「坦克人」,如今漸為世人遺忘,美國攝影師韋德納說「你不能逼別人認識歷史」,但「天安門事件永遠不會消失」。(美聯社)
30年前拍下六四「坦克人」,如今漸為世人遺忘,美國攝影師韋德納說「你不能逼別人認識歷史」,但「天安門事件永遠不會消失」。(美聯社)

1989年,台灣中正紀念堂有上萬人聲援中國「八九學運」,學生高舉布條呼籲「支持大陸民主自由」,「反對中共打擊學生民主抗議活動」。6月4日的血腥鎮壓發生後,「坦克人」的畫面透過全台無線電視播送,當時的台灣新聞記者稱,「勇敢的中國人用血來寫歷史」,中正紀念堂廣場上流淚的民眾「希望每位中國人有朝一日都能享有自由與民主」。

六四天安門事件轉眼已過30載,兩岸的情勢與政治局面迥然不同,台灣當年為此憤慨激昂、痛哭流涕的畫面不再,近日在台灣出席六四30周年座談活動的中港政治人物也有所感慨。王軍濤指出,台灣人應支持中國民主化,他激昂說道:「30年內,天安門的坦克將開到台北自由廣場上。把共產黨推翻,才是台灣人免除恐懼的政治先決條件。」

六四天安門事件 群眾使用木板車運送傷員。(維基百科)
六四天安門事件 群眾使用木板車運送傷員。(維基百科)

台灣能夠在中國民主化上做出許多貢獻

中國民運人士王軍濤1980年代致力於民主啟蒙運動,六四時期也積極參與學生的抗議活動,1990年被中共認定「是煽動、組織、指揮反革命暴亂的重要案犯」,遭到判刑13年,4年後才被以保外就醫的名義送上飛機,前往美國,重獲自由之軀。30年來不斷推動民主運動,王軍濤認為,台灣能夠在中國民主化上做出許多貢獻,只要台灣不再有「鴕鳥」心態。

21日於清華大學舉行的「六四清大座談會」上,王軍濤指出,25年前我來到台灣,試圖要求台灣人民支持中國民主運動,「當時你們手上的選項是『支持』或『不支持』,有些人會疑惑『我們為什麼要管大陸的事呢』,今天,台灣人民面對中國消滅民主自由的威脅已經迫在眉睫,手上選擇是『抵制』還是『不抵制』。」

1994年5月12日,中國持不同政見者王軍濤在華盛頓的新聞發佈會上討論人權問題。(AP)
1994年5月12日,中國持不同政見者王軍濤在華盛頓的新聞發佈會上討論人權問題。(AP)

王軍濤說:「30年前,那一輩台灣人還可以選擇要不要介入中國事務,現在你們這一代台灣人一定會跟中共的坦克撞上。30年內,天安門的坦克將開到自由廣場,我們1989年的經歷,就會是你們的命運。」他認為,台灣面對中國有三個選擇,一是發大財,但是「香港、西藏就會是你們的命運,當初中共保證西藏和平解放、一切不變,但西藏現在呢?」

王軍濤說,第二個選擇就是「終於正視中共威脅,台灣開啟新冷戰」,「以台灣海峽為線,把中共堵在海峽之外,但是台灣人將生活在失去安全與自由的驚恐中,就像冷戰中的西德人民。因為冷戰不能消滅中共,只不過是逼出一個西朝鮮(指中國)。」

他激昂表示,第三就是「協助中國民主化」,支持那些為中國民主事業而戰的人,聲援在腐敗暴政下受害的群體,「把他們當成你們的一部份,他們在為你們而戰,他們沒了,你們就準備面對坦克」。

今年是「六四30周年」,自由廣場巨型的綠色坦克戶外裝置藝術,重現了六四天安門事件中的知名照片場景「坦克人」。(蔡娪嫣攝)
今年是「六四30周年」,自由廣場巨型的綠色坦克戶外裝置藝術,重現了六四天安門事件中的知名照片場景「坦克人」。(蔡娪嫣攝)

台灣人為什麼對六四「冷漠」?

18日在台灣大學舉辦的「六四30周年研討會」上,香港立法會前議員、民主黨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席劉慧卿指出:「依照我過去跟台灣朋友的交往,覺得立法院人士不關心六四,國民黨最重視賺錢,民主黨則是關心獨立,認為我們與他們不是同胞。香港每一年都有好幾萬人參與紀念六四,台灣給我們的印象則是對六四比較冷漠。」 (相關報導: 六四30年》隔年「野百合學運」爆發 曾建元:目睹天安門悲劇,台灣領導人避免重蹈覆轍 更多文章

華人民主書院董事曾建元回應指出,台灣學生30年前關注六四天安門事件是以一種「民族主義」情結、「關懷同胞」的角度,然而隨著台灣民主蓬勃發展,台灣社會需要一段時間,去重新檢視本土原來被忽視的問題與制度,國民黨、民進黨為了獲得選民支持,也必須要把政策焦點放在台灣本身,從公共利益、經濟發展、社會福利方面著手,所以台灣民主化這幾十年來,中國議題就離台灣比較遙遠,比較難以引起台灣人的關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請作者喝杯咖啡支持他

請他喝杯咖啡
更多文章
不接受韓國瑜慰留 楊秋興:他要選總統,我就堅決辭職
北部萬安演習明天登場!下午1時30分至2時人車管制 違者最高罰15萬
討厭戴牙套、喜歡溜冰、愛美留長髮……安妮.法蘭克私密書信英譯本出版 揭開少女罕為人知的幸福童年!
批藍營內部「黑韓隊」賤招百出 孫大千:沒去打NBA季後賽太可惜
南韓電影史首開先例!奉俊昊《寄生上流》勇奪坎城金棕櫚獎
密集安排演講為選立委做準備?「學姊」黃瀞瑩透露原因……
六四30年》藍營不敢觸碰,綠營有意淡化,陸客開心與「坦克人」合照 六四參與者:這是一場記憶與遺忘的鬥爭
定位「學姊2.0」?蔡宜芳受北市府核心關照 陪柯文哲走地方頻曝光
「每天晚上都會聽到他們被電擊的哀嚎聲」判刑最重、遭遇最慘、最不受國際社會關注的「六四抗暴者」
「蔡依林」二十歲了!她自黑、幽默、拿自己做實驗,怪美姿態重獲新生
翻轉思維鬆綁高教 吳思華籲青年:不要再覺得大學才可以學習知識
鼓勵海外高中生來台唸大學 前建中校長:越南學生有興趣到台灣,但因為台灣無英文課程而放棄
新鮮人的第一課!不強裝親切,自在展現原有面貌,更能拉近人際距離
在男性主導的搖滾界闖出一片天的後叛客女神──「音速青春」的Kim Gordon
許劍虹觀點:國共合作的歷史戰場──
賈忠偉觀點:一段被封藏的德俄軍事合作史
東京奧運明年登場,日本政府已經開始打擊黃牛!《入場券不正當轉賣禁止法》值得台灣借鏡
王宗偉觀點:潛艦國造說得這麼滿?八字還沒一撇
劉性仁觀點:當挺賴只剩下獨派及赦扁,而缺乏年輕人時...
吳豪人專欄:娘砲最Man
米果專欄:宛如洗腦咒語的發大財
陳嘉君觀點:泰源事敗那天,他第一次感覺老了
觀點投書:國民黨慢性自殺的危機
觀點投書:總統違憲濫權,能罷免嗎?
劉君祖專欄:穩、凖、狠,一舉定乾坤
觀點投書:「免稅」是鮭魚返台的「誘因」?或是「交易」?
觀點投書:台電獨董到底有沒有搞懂台電做什麼?
觀點投書:不合理的房租讓大家都受害
摩天大樓有何好處?發明摩天大樓:《城市的勝利》選摘(4)
返鄉爭取屏東鄉親支持 蔡英文:再給我一次機會,台灣經濟會更好
綠初選民調和誰比?蔡英文陣營:加入柯文哲若符合社會期待,就是最佳方案
獨家》陳菊親訪盼化解英德僵局 李登輝:民進黨人選應由人民決定
力拚兩年同婚回歸《民法》!同志伴侶凱道辦婚宴喊話:2020年,希望大家投給支持同志的政黨跟候選人
獨家》民進黨內機密民調:「一對一」賴清德占上風,「三腳督」蔡英文有優勢,「蔡賴配」多5%支持度
獨家》蔡英文、賴清德初選方案相加除以二?協調陷僵局,民進黨內拋折衷建議案
「同志藉著能成功結婚,讓社會越來越好!」凱道席開百桌慶同婚,名導演王小棣任證婚人:這已不只是我的見證
「我們要在總統府前歡慶,做我們自己!」睽違6年重返凱道,同志婚宴席開120桌、千人歡呼聲響徹夜空
謝長廷陪訪「重柯輕賴」?柯文哲:我們交情本來就比較好
誰相信「一個中國」?學者研究:「台灣」已成國家認同,視中國為不同國家
中美貿易戰》當華盛頓特區對上深圳特區,中國為什麼還要信奉自由市場精神?
北一女要換男校長!74年來首例,和平高中校長陳智源轉任
法律毫無用處!「被消失」70天中國律師致台灣人沉痛警告:你掉到黑洞就出不來,死在裡面了
打韓小組的高官是陳其邁?韓國瑜否認:我不會用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日本「令和」時代首位國賓》美國總統川普飛抵東京:看大相撲、登護衛艦、會新天皇
中執會面對面無望?蔡英文派林錫耀出馬 賴清德:單方面出席效果沒那麼大
英國首相辭職》鐵娘子梅伊下台、硬脫歐派摩拳擦掌 荊棘遍地的脫歐之路,英國怎麼走下去?
台北市長選舉無效官司敗訴 丁守中決定上訴
名嘴為什麼不再挺韓國瑜?藍委柯志恩點出關鍵是這兩字
川普禁令打壓》華為手機今年出貨恐將下降24%,可能會從國際市場消失!
「韓粉虛、柯文哲沒組織」 楊秋興:郭台銘出馬一定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