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忠偉觀點:一段被封藏的德俄軍事合作史

2019-05-26 07:10

? 人氣

文中指出,德國為了保存重要的軍工產業與軍事人才,把目光投向了因共產革命而遭國際社會孤立的俄羅斯蘇維埃(簡稱:蘇俄、俄國)。(資料照)

文中指出,德國為了保存重要的軍工產業與軍事人才,把目光投向了因共產革命而遭國際社會孤立的俄羅斯蘇維埃(簡稱:蘇俄、俄國)。(資料照)

「《凡爾賽和約》嚴格禁止戰敗的德國製造及輸入──裝甲(運輸)車、坦克與其它相類似的武器。嚴格禁止生產毒氣及擁有高射砲等防空武器,軍用飛機亦在禁止之列,除舊有城堡可保有若干重砲外,陸軍只允許保留204門之77毫米(mm),84座105毫米之中型砲、792挺重機槍、1,134挺輕機槍與252座迫擊砲。」

按照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凡爾賽和約(全稱《協約國和參戰各國對德和約》)》的相關規定,德國除了要付出至少1,320億馬克金幣的天價戰敗賠償金外,也被迫廢除義務兵役制度,陸軍總兵力必須縮減至10萬人(包含4,000名軍官),海軍為15,000萬人,只能保有各類艦艇36艘,空軍則完全被禁止,坦克車、潛艇…都一律不准生產……更有一大批工廠企業被勒令摧毀,甚至還嚴格禁止德國公民以私人身份受聘到其他國家擔任軍事顧問。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為了保存德國重要的軍工產業與軍事人才,德國人把目光投向了因共產革命而遭國際社會孤立的俄羅斯蘇維埃(簡稱:蘇俄、俄國)。德國人在1919年底開始與俄國人秘密接觸,經過一年多的談判,雙方直到1922年初才取得了初步的共識。正好這一年,以英國為首的協約國在義大利熱那亞召開一次討論《復興歐洲經濟問題》的國際會議,會議首次邀請蘇俄和戰敗國德國參加。雙方就利用這次會議的機會,私下達成了合作的協議。

1922年4月16日,德國外長牛拉特(Konstantin Freiherr von Neurath,1873~1956)與俄羅斯蘇維埃外長格奧爾基․契切林(1872~1936)在義大利熱那亞近郊的拉巴洛(拉巴羅)簽署了──《德國和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協定》──通稱:《拉巴洛條約》。兩國藉此宣布放棄在《布列斯特和約(如附記)》及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向對方提出的領土和金錢之要求。兩國也同意外交正常化並「友好合作,在經濟上互惠互利」,這使雙方不但擺脫外交上的孤立狀態,也正式展開了長達十多年蘇德合作的「拉巴洛時代」。而德國也成為第一個承認俄羅斯蘇維埃的國家。此後,在1924年至1925年間,英、義、法、中、日等國也相繼在法律上承認俄羅斯蘇維埃政權。

7月29日,雙方又締結一個秘密軍事協議,德國違抗了《凡爾賽和約》的禁令,向蘇俄提供成套武器製造生產線,幫助蘇俄紅軍建立現代化參謀指揮和訓練體制,蘇俄則向德國開放基地和工廠,德國能夠在那裡不受干擾地訓練裝甲兵、飛行員及其他軍事人員,研製《凡爾賽和約》嚴禁的武器。11月5日,兩國又在柏林簽署附加協議,將前述條款延伸到俄國所控制之──烏克蘭、白俄羅斯、格魯吉亞、阿塞拜疆(然)、亞美尼亞與遠東共和國等區域。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賈忠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