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夜裡以高空跳傘方式滲透,或是循水路對敵區發起奇襲,特戰部隊來無影、去無蹤的高超戰技,外界對於特戰隊員的印象,除了成員有如「神人」般的身體和心理素質,對所運用的裝備和從事的訓練都感到好奇。近年國軍積極推動各項不對稱戰力的建構,特戰部隊便是一個代表性的存在;一般部隊朝特戰化發展,本身就是特戰部隊的單位,則持續強化各項特種戰能量。
位於台中谷關山區的陸軍麗陽營區,是培育我國特戰部隊各類特種作戰戰技等特種職能的搖籃,過去連同營區周邊的峭壁、河谷等地形,宛如一整座天然訓場,不過在921大地震後,當地地貌有相當改變,目前有部分訓練內容和課程,已移到營區內的設施進行。

由於特種部隊執行任務時,多以小部隊方式進行,不僅避免暴露行蹤,更因為每一位隊員分工都相當明確,「特戰6人小組」的組成和運用,便蘊含這樣的概念在裡頭。而全副武裝的特戰小組一字排開除了氣勢驚人,每位隊員身上的裝備、負責的任務也都是門學問:
1、「前觀」。所謂的前觀,就是前進觀測的簡稱。前觀的作用,在於任務中能夠導引友軍砲兵火力進行攻擊或支援,擔任砲兵前進觀測官的角色,管制砲火、協助執行中、長距離火砲砲彈修正等;由於是6人當中的第一人,通常亦為小組組長,同時可協力隊中狙擊手進行觀測任務。
2、「前管」。所謂的前管,就是前進管制的簡稱。前管的作用,在於具有地空通聯能力,可申請火力要求,擔任空軍、陸航直升機導引空中密接支援,協助執行深遠目標攻擊行動,評估攻擊後的效果作出回報。
3、「通信」。顧名思義就是負責全組人員聯絡重責。主要為擔任上級和友軍之間的聯絡,另可利用無線電機側聽或假冒敵軍電台發出指令,進行干擾、混淆敵軍指揮管制作業;潛伏敵後為友軍實施定位、通信中繼等任務。
4、「爆破」。具有能夠獨立執行基礎爆破及特種爆破的作業能力,對於道路、橋樑予以破壞,並癱瘓敵軍指管通信與後勤補給系統。人員除既定裝備,還攜帶成套的爆破袋。
5、「救護」。由於特戰部隊以小兵力深入敵區執行任務,一旦隊員或是人質出現負傷,很難第一時間得到妥善的照顧,因此在小組中,會有一名擔任救護工作,就是要能在沒有常規醫護人員支援的環境下,對我方深陷敵後的受傷人員實施急救,必要時,甚至要能進行簡易維生手術,同時完成後送醫療的準備工作。
6、「狙擊」。特戰部隊能以小股兵力造成敵人重大損失,而特戰狙擊手更是不對稱戰力代表的典範;「一槍斃命」的精準射擊,更有改變戰況、扭轉戰局的可能。狙擊手具備遠距離狙殺的能力,可秘密滲透到敵核心區域內,對其指揮官進行射擊。若配備M107系列的重型狙擊槍,更能破壞敵物資、車輛、裝備等目標。

身具不同戰技 遇死傷隊員立即補上
雖然特戰6人小組每員工作職掌分配明確,但考量戰場上可能出現死傷,特訓中心特種技能組組長陳可遇中校表示,「我們的方向,是希望隊員具有一種以上的能力」,如果今天主要執行的是爆破,那可能會多派爆破手,如果今天要進行狙擊,派出的第二個6人小組,可能就會有不只一位的狙擊手。
提到人員隨身裝備、彈藥的總量,陳可遇低調指出,都會有一個基本的攜行量,但還是要依較任務的性質而定,加上現在新式各裝採模組化設計,增減都很便利。除6人因各自任務需要所攜帶不同裝備和武器,另外還有許多特戰部隊才會有的特殊配備,包括能夠連續使用36小時的求生燈、提供經緯度和海拔高度的GPS衛星定位系統、輔助狙擊手的測風儀、雷射測距儀、在特殊地形下,無法依靠人力完成偵搜工作的偵搜球、偵搜機器人等,都會配合任務屬性來進行攜帶和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