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山觀點:中共發表《告臺灣同胞書》四十年,兩岸關係陷入「冷對抗」

2019-01-03 07:10

? 人氣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日在人民大會堂發表《告台灣同胞書》。(美聯社)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日在人民大會堂發表《告台灣同胞書》。(美聯社)

1979年元旦,中共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決定把對臺政策從「武力解放」轉為「和平統一」,由此揭開了兩岸關係的歷史新頁,兩岸從「軍事對抗」邁向「和平互動」。「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世事多變,如今加上十年,變化就更大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回顧過去四十年的兩岸關係發展,大致可以區分為下列六個階段:一是「軍事對抗」時期(1949-1978);二是「和平對峙」時期(1979-1987);三是「交流互動」時期(1988-1995);四是「冷和平」時期(1996-2007);五是「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所謂「和解制度化」時期(2008-2016);六是2017年到目前為止的「冷對抗」時期。造成上述兩岸關係的曲折變化,有些是屬於主觀環境的因素,有些則是受到客觀環境的影響,可歸納為下列四點:

第一是雙方的政策立場。對岸採取主動,而我方則處被動地位。中共發表《告臺灣同胞書》,是為改革開放營造一個有利的臺海環境。當時執政的國民黨政府,視其為中共對臺和平統戰的一個策略。蔣經國總統以「不妥協、不接觸、不談判」的「三不政策」做為回應。1981年3月29日,國民黨召開「12全會」,蔣經國在開幕致詞時強調三個「決不改變」:即反共復國的基本國策決不改變、《中華民國憲法》所決定的國體決不改變、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目標決不改變。

1982年,蔣經國準備錄製除夕講話。(徐宗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
故總統蔣經國當年以「三不」對應「告台灣同胞書」。圖為1982年,蔣經國準備錄製除夕講話。(徐宗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

四十年來臺灣經過了三次政黨輪替,目前執政的民進黨政府因緊守「臺獨黨綱」,當然不會主張統一。蔡英文總統在強調《中華民國憲法》的同時,也提出同樣是「不」字當頭的「新四不原則」:即「承諾不變、善意不變、不會在壓力下屈服、不會走回對抗的老路。」對岸的回應則是片面關閉兩岸協商的大門,兩岸關係似乎回到當年經國先生提出「三不」政策後的狀態。

蔡總統在2019新年談話中,針對兩岸關係向對岸喊出「四個必須」,即對岸「必須遵守中華民國臺灣存在的事實,必須遵守2,300萬臺灣人民對自由民主的堅持,必須以和平對等的方式來處理臺灣問題,必須是以政府和政府所授權的公權力機構坐下來談。」蔡總統並針對兩岸交流設置三道防護網,即「民生安全防護網」、「資訊安全防護網」和「民主防護網」。言下之意,仍是採守勢立場。

第二是中美關係的變化。中共在1979年改變對臺政策,也改善了與美國的關係。中美建交是為了對付共同的敵人:前蘇聯。美國當時的一個如意算盤是認為,中國大陸的經濟自由化,自然會促成政治的民主化。不料中美因利益而結合,最後也因利益而分離。許多美國人認為,當年對中國改革開放後的形勢誤判,造成今天「養虎貽患」的結果。他們抱怨中國崛起後,不但強化了共黨的威權統治,並且運用「銳實力」(sharp power)來挑戰美國的霸權地位。川普把中共視為戰略競爭對手,遏制中共也成為美國的兩黨共識。美國當年以犧牲臺灣,換取與中共建交的戰略利益;現在則把臺灣當作一張牌,來爭取與中共對抗的戰略利益。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