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建得觀點:咫尺之遙─台灣該如何看待為德不卒的巴黎協定規則書

2019-01-04 05:50

? 人氣

沒有完成工作方案就不算成功

其實為了完成RAWP制定規則書的任務,各締約方已先在九月的曼谷會議,完成初具雛形的307頁綜整意見,嗣後更經大會主席,邀集議約集團代表,於10月24日共同擬具出的會前17頁總結摘要(PRE-COP 24 SUMMARY NOTE),一時間,各方對於完成規則書充滿了信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是會議開始後,先是IPCC的科學證據受到挑戰、再來是氣候公約的多邊主義受到黃背心事件的影響、非洲國家拒絕接受第一週的協商成果、中國回到與俄、巴西、南非一起的基本集團(Basic Group)立場,導致儼然南北對抗再起。其實,面對延宕至12月13日仍無法提出最終議程的窘境,本次會議的成果很顯然是重演了哥本哈根協定的文字遊戲,以及巴黎協定的權力制約。

文字遊戲:《卡托維茲氣候包裹決議》(Katowice Climate Package)不等於規則書

首先,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各方係以「注意到」(take note)大會的諸多結果作收,並以之作為實質上無共識下之共識(consensus)的表達方式,而此次COP24的結果,最終則是以大會決議接受(adopt)落實巴黎協定所需的「積極系列指引」(robust set of guidelines),來取代原先期待屬於施行細則概念的規則書;而自大會所稱《卡托維茲氣候包裹決議》(Katowice Climate Package)而非原訂之《卡托維茲規則書》來看,其性質屬包裹安排(Package Deal)。依據劍橋英語字典(Cambridge English Dictionary)的解釋,所謂的包裹安排係指:「必須一起而非個別接受的包裹式安排」(a set of arrangements that must be accepted together and not separately)簡單的說,此次通過的是各方勢力妥協下的多項安排(arrangement),這與上述英語字典所定義之規則書:「為組織或行為所擬定載有官方規則之文本」(a book containing the official rules for an organization or activity )所強調的法律規範屬性大異其趣。實際上此次通過包裹決議,正是由一些指引、程序規範等包裹式之安排,而非單一的法規文本。

權利的制約:規則書的完成留待明年

其次,在政治權力的遊戲上,波蘭主席一如2015年的法國主席,在聯合國秘書長的支持下,接手破碎而缺乏領導的談判拼圖,強力驅使中國與歐盟協商,先行突破幾乎重回巴黎協定前南北對抗的頹勢,再透過中美的幕後諮商妥協,讓透明度與不同背景國家(已開發國家、開發中國家、最低度開發國家與島國)之申報責任問題得以回歸巴黎協定,讓規則(兩年申報一次的國家盤點報告(national inventory report)的格式)能一體適用於所有國家。準此,若完成規則書是RAWP的主要任務,則此次會議的結果顯然未能達標,也因此秘書長必須強調持續強化企圖心的必要,而明年九月的高峰會,才會是規則書能否順利完成的新指標。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