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建得觀點:咫尺之遙─台灣該如何看待為德不卒的巴黎協定規則書

2019-01-04 05:50

? 人氣

包裹決議內特別表彰的重大財務與金融發展

至於在本此氣候會議上,自始便高度受到稱許的就是財務與金融上的表現。依據畢幕時的重點公吿,計有許多已開發國家已經承諾將提供財務支持,以促使開發中國家能夠採取氣候行動。這對綠色氣候基金(GCF)的補充資金來說尤為重要。在會議過程,許多國家已向GCF積極表示願意補充資金之意願,例如,德國與挪威兩國變宣布他們將加倍捐款。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會議閉幕時,調適基金一共收到1.29億美元的挹注,其他如多邊開發銀行(MDB)、國際組織、企業、投資者和民間團體在此方面的參與,更是有助於強化卡托維茲會議成果的政治決心。

此外,有許多機構亦在會議期間就此發表關鍵聲明,這些行動包括:

1.世界銀行承諾在2021-2025年期間提供2000億美元的氣候行動資金。

2.多邊開發銀行宣布將其活動與巴黎協定的目標相連結。

3.十五個國際組織承諾使其業務維持碳中和。

4.C40城市聯盟(成員包括全球各城市)宣布與IPCC合作,以鑑別全球暖化1.5 C報告如何適用於各城市的氣候行動。

氣候變遷:波蘭舉行的COP24會議延後1天閉幕,各國終於達成共識(AP)
氣候變遷:波蘭舉行的COP24會議延後1天閉幕,各國終於達成共識(AP)

台灣該如何看待這份包裹決議呢?

1.相信科學、回歸單純:首先,我們可以從瑞典小女的身上看到政治人物歡慶之後的真實情境,也就是從1992年的高峰會議起,超過25年的口號和懷疑,綜有IPCC的科學數據,仍然無法回應小女孩必須自己勇於承擔的質疑。很顯然的,政治的現實與人類免於滅亡的良知已陷入深深的對抗,而「卡托維茲包裹決議」只是其中另一個代表。面對這種情境,台灣該如何看待自己的氣候政策呢?

2.先求生存:先求生存再求發展應是我們的基本立場。在生存部分,我們必須了解面對升溫的衝擊,台灣就是一個高風險的島國,所以我們不能自外於氣候公約以科技與技轉機制、綠色財務機制及能力建置為核心,以永續指標為願景所帶動的調適目標,這已遠遠超出訴諸國家救災與防汛的體制架構所及,更非我們遠遠看著南太平洋島國,認為施以援手已足。我們必須認真考慮如何將IPCC的1.5C特別報告的12年警告融入我國氣候政策體系,否則未來密度及衝擊雙雙加劇的氣候災變,必將帶給所有主政者疲於奔命的災難政治挑戰,而人民卻仍將對於何謂氣候變遷,以及自身應承擔的責任了無所知。

3.次求發展:此次會議主辦國的優勢作為,除表現在化危機為轉機的政治手腕上,更可見諸於其行銷國家之能力。波蘭選擇煤都卡托維茲為會場,原本受到各方之質疑,甚至諷刺,然則當大會主席在會前完成規則書要點之綜整,並提出本次會議背來提出的三大主軸:科技(電動車)、人文(創新煤炭科技與地區轉型)、自然(訴諸土地的淨負排碳技術之應用與碳平衡),並於大會艱苦陷於規則書談判期間,陸續完成其相關決議與部長宣言,這種整合行銷國家的能力,真的值得我們借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