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日久他鄉即故鄉─外省族群的國族認同處境

2015-09-20 06:00

? 人氣

2015年初上映,描寫外省族群的電影《風中家族》劇照。

2015年初上映,描寫外省族群的電影《風中家族》劇照。

自從2014年反服貿學運之後,國民黨領導階層一連串的舉措--馬王政爭、黑箱課綱、防王挺柱、連戰北京閱兵當朝無力阻攔,讓國民黨選情一路低盪。一些名嘴甚至預言,2016大選蔡英文簡直可以躺著選。藍營在這一兩年所暴露出的左支右絀,加上經濟情勢持續低迷,除了可能使國民黨再次丟掉政權,更深層的影響是,殘酷的選情將逼使國民黨內的外省精英必須更現實的面對台灣的處境與他們內蘊於衷的大中國國家認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其實台灣外省人對中國的感情是極其複雜的。一方面,中國的反分裂法動武條款與超過1500枚的飛彈籠罩,使全體台灣人忐忑於衷,當然也包括大部分的外省人。當年因為戰爭逃難來台的心理陰影,讓多數外省人害怕與中共統一。但另一方面,源自家國感情與傳統文化的傳承心理,使得相當多的外省人,特別是外省政治精英仍然將中國視為他們情感認同與文化依歸的標的,因而堅持保有中國人的身份認同。馬英九父親馬鶴凌遺囑:「化獨漸統,全面振興中國。」可謂此輩外省精英的心緒寫照。

尤其最近這幾年台灣主體意識與中華民族、中國人共同想像的衝撞日益明顯。例如高中歷史、公民課綱的微調,雖然引發朝野爭議、青年學子抗爭,但國民黨高層仍然堅持以華夏史觀為中心調整課綱;李登輝接受日本媒體訪問時指稱台灣在二戰時與日本「同屬一國」,台灣人並無「抗日作戰」的事實,遭馬英九及諸多外省精英痛責「出賣台灣、羞辱人民、作賤自己」;而連戰赴中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抗戰勝利70週年閱兵活動,卻只換來馬英九:「不宜參加」的柔性勸阻。看到馬氏及其左近如此差別的態度,我們不禁要問:他們認同的國家到底是哪一個國家?他們認同的中華民國又是怎樣的中華民國?國內外情勢演變至此,他們是否願意認同這塊他們落腳近70年土地做為國家?

要瞭解外省人對國家、民族認同的態度,我們必須先了解外省人的精神世界。1949年之後這些移徙台灣的離散中國人有完全的理由相信,認同國民黨政府、為它犧牲奉獻及默許當時該黨政府所有的政策作為是應該的。儘管這些政策從現今的角度來看是侵犯人權的、有違民主精神的。他們覺得,如果有一天遷台的國民黨政府又一次的在台灣垮台,那麼他們也會跟著毀滅。我們可以這樣說,外省人在認同國民黨與國家統一的目標上,在某些程度而言是「神聖」的,是無條件犧牲奉獻的。曾有許多年,第一代的外省人一直認為他們會回中國。他們是國民黨與共產黨交戰下撤退的生存者,必須在一個強而有力的政府及偉人的帶領下,才有機會反攻回去。這是外省人精神世界中很重要的信念,但這樣的信念也增加了他們適應2000年以後台灣新政治秩序的困難度,甚至有人還因此對台灣萌生了嚴重的疏離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