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分鐘的電影沒對白字幕,但你一定不會睡著...因為這是每個孩子都可能碰到的事

2015-08-04 12:00

? 人氣

「霸凌」議題在世界各地都相當受關注,其中又以校園霸凌最常被討論。重視同儕眼光的青少年,無論是搶出風頭或隨波逐流,許多人都有過霸凌或漠視的經驗。美國教育家約翰・杜威(John Dewey)主張,學校應該是個小型社會,讓學生學習一切公民活動的地方,不能成為象牙塔與社會脫節。但是,當學校比現實社會更弱肉強食,學生該怎麼辦?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11年間,臺灣某特教學校爆發駭人聽聞的「生對生」集體性侵案件,100多起的性侵害╱性騷擾案中,行為人與被害者都是聽障生,深入調查發現,許多加害人也曾經是受害者,在學長同儕的威逼利誘下,為了不受排擠也加入性霸凌的行列,心靈受到的創傷不言而喻。面對家長的指控,校長竟然表示:「既然事情都發生了,乾脆讓兩個孩子結婚算了!」校方教職員的漠視與疏忽,被認為是整起事件失控的主因,監察院彈劾16位公務員,也創下最高人數記錄,並判決國賠。

tribe7.jpg
即使只是漠視它發生,在霸凌事件中也不是局外人。(圖/Twentyfour_Students@flickr

此時無聲勝有聲:愛與恨不需翻譯

各國小說、電影都曾努力著墨校園霸凌的嚴重性。烏克蘭新銳導演史拉波斯裴茲基(Miroslav Slaboshpitsky),也把執導的首部長片《過於寂靜的喧囂》(The Tribe)背景設在特教學校。電影最精彩的地方,就在於整部片沒有對白和字幕,全靠手語表達無聲憤怒,以肢體和表情呈現最純粹的情感。

全片無對白的特殊表現手法,似乎也隱喻了無聲的霸凌現場:被欺負的孩子不敢呼救;旁觀的孩子擔心「下次換我遭殃」不敢出聲制止。霸凌問題長久以來一直存在,只是多數學生都選擇沉默,所以常常孩子在學校被欺負,老師、爸媽總是最後一個知道的人。

The%20Tribe-corridor%20of%20hatred.jpg
寄宿學校發展出弱肉強食的部落制度,為了生存只得奮力一搏。(圖/聯影電影提供)

電影主角們身處的沈默世界,也是殘酷萬分的叢林社會,直視弱肉強食的霸凌現場,也直視少年激昂的性愛畫面。主角塞吉剛進入學校就知道:要在這個地方生存沒有這麼簡單。同儕男孩如狼群般粗暴,結黨組成「部落」,女孩則出賣肉體換取金錢。而「酋長」看中塞吉過人的膽識和拳頭,以權力為餌,拉拔他進入殘酷的部落核心。

可是,當塞吉即將在部落中佔有一席之地時,竟愛上了酋長的女人,出乎意料的情感擦槍走火,失控的熱情籠罩塞吉,違背部落規則的他,陷入過去自己稱霸其中的權力體系最底層⋯⋯

史拉波斯裴茲基只用34個長鏡頭畫面完成這部電影,猛烈的心理與視覺刺激直指人心,外媒盛讚「後勁無窮」、「瞠目結舌」在2014年橫掃坎城及各大影展多項大獎,台灣金馬影展上映後佳評如潮。

The%20Tribe%20TRES%20ECLAIRE.jpg
《過於寂靜的喧囂》全片沒有對白和字幕(圖/聯影電影提供)

以電影為鏡,看見真實社會的殘酷面貌

2011年上映的韓國電影《熔爐》改編自作家孔枝泳的同名小說,該故事以真實事件為藍本,描述韓國光州一所身障學校數名男、女學生長期被校長和老師性侵害、虐待的性侵事件,孔枝泳親自訪談與事件相關的學生與教師,寫下這個「1%的人欺負99%人」的真實故事。

孔枝泳主張「小說負有社會責任」,而她的文字也確實撼動了韓國社會。電影上映後,引起社會集體反省與全國抗議,輿論壓力迫使政府重啟調查,韓國警方組成特別調查組,再次著手調查2000年到2004年間涉嫌對殘障學生施暴的教職人員。同時,國會通過《性暴力犯罪處罰特別法部份修訂法律案》,促使韓國相關法律更趨完善,該法也因此被稱為《熔爐法》。

孔枝泳曾說,「無論死囚、孩子、世上任何一個都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誰都想得到愛,都想得到認可,除此之外的東西都不過是帶著憤怒的噪音而已。」

也許無論霸凌者或被霸凌者,正常或殘缺,迷失在校園權力階級中所追求的,都是一樣的愛恨。

The%20Tribe-Anna%20and%20Sergey.jpg
震撼來自視覺,也來自無聲的愛恨。(圖/聯影電影提供)

 

喜歡這篇文章嗎?

涂亞庭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