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20日指出,川普的貿易政策撼動了整個科技業,在蘋果等公司寫布了巨額投資美國計劃後,輝達執行長黃仁勳也表示,未來四年輝達將投入數千億美元,在美國生產晶片與其他電子產品。
《金融時報》指出,面對川普(Donald Trump)的「美國優先」政策與關稅威脅,輝達正在將供應鏈從亞洲轉回美國。黃仁勳在《金融時報》的專訪中表示:「總體而言,在未來四年內,我們可能會採購總價值達5000億美元的電子產品」、「我認爲不難想像我們會在美國這裡製造數千億美元的電子產品。」
黃仁勳說,輝達現在已經能夠透過台積電和富士康等供應商在美國生產最新系統,他也強調來自華爲的競爭威脅日益嚴重。黃仁勳相信川普政府能夠加速美國AI(人工智慧)產業的發展。他說:「擁有一個關心這個行業的政府支援,並且不讓能源成爲障礙,這對美國的AI來說是一個很了不起的結果。」
台積電(TSMC)董事者魏哲家日前在白宮宣佈將在亞利桑那投資1000億美元,讓台積電對美投資來到1650億美元(拜登時代已投資650億美元)。不過川普在媒體訪問中又將台積電的投資金額提高到「2000億美元」,引發各界熱議。黃仁勳對於台積電的對美投資表示,輝達最新的Blackwell系統正在美國生產,他說台積電在美國的投資讓供應鏈韌性大為增強。
《金融時報》指出,美國的科技巨頭目前都嚴重依賴台積電在台灣的晶片生產。但中國的武力威脅與川普政府的關稅威脅,讓這層依賴關係蒙上陰影,台灣面臨地緣政治風險。黃仁勳說:「最重要的是做好準備,我們知道我們可以在美國製造,我們有足夠多樣化的供應鏈。如果有任何災難威脅到臺灣的生產這會讓人不安,但應該沒問題。」
美中科技戰雖然讓輝達面臨晶片出口管制,但輝達仍然從中國獲得數十億美元的收入。《金融時報》指出,黃仁勳認為中國市場的威脅主要來自華為的復甦,尤其是華爲發表的昇騰AI晶片。黃仁勳稱讚華爲是中國最強大的科技公司,「他們征服了他們參與的每一個市場,我認爲他們在AI領域的影響力每年都在成長。」
黃仁勳在專訪中否認了「輝達正與台積電討論組建財團投資英特爾」一事,他表示輝達會定期評估英特爾的代工技術,並且研究英特爾的晶片封裝服務,「我們尋找機會成爲他們的客戶」、「我完全相信英特爾有能力做到這一點」。英特爾最近才任命陳立武為新任執行長,黃仁勳說,「英特爾的成功」很重要,「但要建立新的供應鏈還需要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