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倫斯基沒有輕易向川普低頭,使得國內大罵他的人,稍微給了他偏回中立的評論。
許多人主觀認定:臺灣是烏克蘭,賴清德是澤倫斯基。忽略了客觀事實:臺灣不是烏克蘭!賴清德更不夠格去蹭澤倫斯基。
川普諷刺澤倫斯基是一個「小有成就的喜劇演員」,忽略了他本人是一個「大有成就的鬧劇演員」。
川普拿走了臺積電,可能是個危機;但如果賴清德有能力認識川普的「多面性」與巴拿馬港口實例,對臺灣也可能是個產業升級的轉機。
以上的多面觀、或本專欄一直提醒的多元論,在科學術語上稱為「多變項模型」,在中華傳統智慧中歸納為《易經》,亦即福禍相倚。人類的行為與社會走向,沒有全好全壞,更非單一觀察的二元論,而是受7、8個--但也不會太多--因素影響,而會產生相對性的好與壞。
應該人民選司機 不是追著司機上車
臺灣人民可以決定不作烏克蘭,卻不作決定。
賴清德只有28%選票,沒投票的30%,不能扭曲算給賴清德,否則是科學上的嚴重錯誤。在近50年的民調驗證中,這些人只求溫飽,和平穩定。他們不期待政客給他們好處,只求政客不給他們困難。所以他們對賴清德的激進企圖,與烽火連天的政治鬥爭手段,在心理距離上是比藍白更遠的。
投票反對賴清德的42% 人民,遠遠超過賴清德的28%,近達到表態選民的3分之2絕對多數。
但許多人不以共同和平理想為先,不能依法不依人,仍然遺留封建時代的人治思想,無法理解憲政時代是人民選司機、指揮司機;而不是追著上司機的車,隨便司機開。
明明有「共同和平理想」的人群自行分裂,甚至互相攻擊,當然造成賴皮者「小人以利合」的結果!
敬請有無力感、甚至懷疑到憲政制度的讀者,負起當人民領導者的責任。我們挑司機是選擇聽我們指揮開到「和平大橋」的人,而不是嫌張三看起來土,李四講話結巴。
請各位以理想優先、遵守初選、以實現生活方式的目標而團結,領導我們大聲呼籲、同時行動實踐:「我絕對擁護和平!我絕對遵守初選!」
每位人民以身作則,就是在領導人民,臺灣就回到多數人民的期待了!
2.3% 的人民領導臺灣前途 就是你嗎?
還有一部分人,明明自己可以解決的問題,不願解決,又有過度焦慮與無力感,潛意識中期望大陸代替解決,造成了更多治絲益棼的困擾。
大陸也要前進,也要由大陸人民解決。
我們如果願意協助,就要誠意作好先導實驗,證明人民確實有「實現共同理想」的素質潛力。
由於總共有40~75% 的選民是接近固定不變的,所以最多只要有10% 以理性抉擇而改變的選民,就可以把臺灣領導到不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