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跨國科技企業軟銀(SoftBank)集團,日前公佈其第三季財報數據,受到旗下的願景基金(Vision Funds)出現鉅額虧損,單季損失高達24億美元(約新台幣786億元),明顯比去年同期的獲利表現差。但這家科技巨擘與其創辦人孫正義(Masayoshi Son),似乎並沒有停下腳步的意思,接下來還將準備繼續「灑錢」,一邊挹注全球最大規模的人工智慧(AI)投資計畫,另一邊則是資助OpenAI,將希望押寶在AI科技身上,不想再與先前錯過輝達(Nvidia)那樣,和獲利機會擦身而過。
《金融時報》報導,軟銀在第三季財報中,透露公司因為願景基金而出現鉅額虧損,總金額來到3692億日圓(約新台幣786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的9500億日圓(約新台幣2022億元)獲利,這份成績單的表現,甚至遠低於市場預期的獲利標準。不過,雖然從帳面上來看,這個單季虧損數字非常驚人,可正如產業分析師的說法,考量虧損的原因之一,是受到日幣匯率波動、以及投資組合當中,許多知名企業市值大幅縮水影響,如今市場似乎更在乎,孫正義在訪問美國期間,喊出的AI鉅額投資計畫。
Japanese investment giant SoftBank Group surprised markets with a $2.4 billion quarterly loss hit by a fall in the value of tech firms held by its Vision Fund investment arm https://t.co/MoyJUT760C pic.twitter.com/xvix52VUh2
— Reuters (@Reuters) February 12, 2025
這個投資計畫名為「星際之門」(Stargate),結合當前人工智慧領域最頂尖的企業與專家,包含OpenAI執行長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以及甲骨文(Oracle)、微軟(Microsoft)和輝達等關鍵企業,協助美國打造並完善AI的基礎設施。據知情人士透露,軟銀初步計畫投資150億至200億美元(約新台幣4912至8187億元),這個項目在未來四年的總支出,很可能高達5000億美元(約新台幣16.4兆元)。孫正義之所以將希望押寶在人工智慧,除了要藉此機會拉攏新上任的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同時也想搭上從2024年延燒至今的AI熱潮。
對於軟銀喊出的高額投資,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一度對外公開吐槽,並質疑孫正義手上根本沒有那麼多錢可用。對於外來質疑,軟銀財務長後藤義光(Yoshimitsu Goto)在財報發布會上表示,星際之門計畫的資金主要透過「專案融資」籌集,並使用國際投資者的貸款分擔風險,軟銀會透過股權投資方式參與,與OpenAI、甲骨文及阿布達比國家基金MGX等機構共同投資,「我們必須承擔一定的股權份額,可能在整體計畫中佔10至20%比例。」

除了星際之門計畫,軟銀在和奧特曼洽談後,計畫投資OpenAI約150至250億美元(約新台幣4912至8187億元),成為該公司新一輪融資的核心資金來源;來自軟銀的這筆融資,很可能使這家研發ChatGPT的AI公司,籌集高達400億美元(約新台幣1.31兆元)的研發資金。
如今極度看好人工智慧,甚至想成為AI領域核心人物之一的孫正義,其實早就有「提早上車」的機會。軟銀旗下的願景基金,曾是輝達重要股東之一,一度持有約5%股份,但僅僅持有兩年時間,就選提早下車拋售,與目前市值相比,一來一往損失至少40倍,孫正義因此損失至少1500億美元(約新台幣4.91兆元)的利潤,也成為一向眼光獨到的孫正義,近期少見的重大失誤。

不只想成為AI領域那個呼風喚雨的關鍵人物,孫正義還想加速讓人工智慧普及化,導入包含機器人、數據中心等諸多領域,而這位商業領袖最終目的,仍期望集團旗下的晶片公司安謀(Arm),能獨立研發自己的AI晶片,並和輝達、AMD一起競爭這塊新興市場大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