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聰榮觀點:注意川普對盟邦的做法

2025-02-10 07:00

? 人氣

2025年2月7日,美國總統川普(右)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會見日本首相石破茂。(美聯社)

2025年2月7日,美國總統川普(右)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會見日本首相石破茂。(美聯社)

川普政府的政策與過去的美國政府有著明顯不同,特別是在對待盟邦的方式上。傳統上,美國的對外政策強調維持與盟國的穩定合作關係,但川普則更傾向於透過強硬手段來達成其戰略目標。這種作法不僅適用於競爭對手,也同樣適用於美國的盟友,如加拿大與臺灣。

川普經常被認為是一個語出驚人的政治人物,他的言論往往超出一般人的理解範圍,甚至顯得荒謬。然而,如果仔細分析他的行為模式,就會發現他的政策其實有其內在邏輯,並非全然即興發揮,而是經過精心計算的策略。問題不在於川普是否「超前」,而是外界是否能夠跟上他的節奏,並理解他的真正意圖。

川普曾表示,將對加拿大與墨西哥加徵 25% 的關稅,直到這些國家加強邊界安全管理,防止非法移民與毒品流入美國。這顯示了川普如何將關稅作為一種談判工具,不僅用來調整貿易失衡,也用來推動美國的外交與安全利益。

在與加拿大的互動中,川普甚至提議將加拿大變成美國的「第 51 州」。這一提議表面上看來荒誕,甚至讓人懷疑川普是否有擴張美國領土的野心。更值得注意的是,這樣的發言本身已經產生了強烈的政治影響。川普以輕鬆的語氣,當面羞辱加拿大總理杜魯道,稱他為「第 51 州的州長」,這無疑是一種公開的政治壓力手段。

許多人起初認為,川普的關稅政策是為了解決非法移民與毒品問題,後來又以為他可能有領土擴張的野心。但現在看來,真正的重點或許在於逼迫杜魯道下台。事實上,杜魯道後來的政治處境確實變得艱難,最終選擇不再競選連任。如果川普的真正目標是要影響加拿大的政局,那麼他確實成功了。

杜魯道是一位左派政治人物,強調自由主義與政治正確,而川普則是右派,致力於推動保守主義的回歸。川普厭惡政治正確的文化,並視其為左派思維的象徵,因此他不僅要與中共對抗,也要在民主陣營內部清除左派勢力。加拿大的杜魯道成為了他的第一個目標。

與此同時,川普對待其他右派領袖則是完全不同的態度。例如他在佛羅里達的海湖莊園熱情接待義大利總理梅洛尼(Giorgia Meloni),因為她是一位右派領袖。而對於英國工黨政府,川普則表現出冷淡的態度。

馬斯克也在社交媒體上公開支持德國的極右政黨「另類選擇黨」(AfD),這與川普的全球保守主義運動相呼應。川普沒有選擇接見走親中路線的日本首相石破茂,卻會見了已故前首相安倍晉三的遺孀安倍昭惠,這也可能暗示著川普希望日本延續安倍的保守主義政策。

這顯示出,川普的全球戰略不僅是「民主 vs. 專制」的對決,更是在民主國家內部進行「左派 vs. 右派」的對抗。他的目標是重塑民主陣營,使其回歸保守主義價值觀,而非讓左派勢力主導國際秩序。川普的政治偶像是前美國總統雷根(Ronald Reagan)。雷根是共和黨的代表性人物,堅持保守主義,成功對抗蘇聯,並推動美國在冷戰中的勝利。雷根敢於挑戰蘇聯,而川普則敢於對抗中共,兩者的策略在本質上如出一轍。

但川普的目標不僅是「反共」,而是要用保守主義的價值觀來改變世界。他不僅想要讓美國再次偉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更希望讓整個世界回歸他認為「正確」的道路。他認為,極端左派政策對社會造成了破壞,因此他要透過全球性的政治運動來糾正這些錯誤,並將一個更保守、更穩定的世界交給下一代。

對臺灣來說,與美國的外交不應該僅限於地緣政治、半導體產業、機器人技術或能源供應,而應該深入理解美國內部的價值觀競爭。過去,臺灣的外交戰略較偏向於與民主黨合作,強調自由主義價值,但川普的回歸意味著,臺灣也應該開始擁抱保守主義,並強化與共和黨的外交關係。

如果臺灣希望獲得川普政府的強力支持,那麼不僅要談安全合作,還應該展示出對保守主義價值觀的認同。臺灣的對外政策需要調整,不能只依賴傳統的自由主義外交,而是要學會在美國的兩黨政治中取得平衡,並在必要時轉向更符合共和黨利益的策略。

川普的外交戰略與傳統不同,他以談判與施壓為手段,不僅對敵對國家施壓,對盟友亦然。他不僅關注地緣政治,也試圖改變民主陣營內部的意識形態。加拿大的杜魯道已經成為他戰略調整的犧牲品,臺灣必須從中吸取教訓,及早做好準備。

臺灣若要適應川普的世界觀,就必須深入理解他的邏輯,學習如何在共和黨主導的國際秩序下保持自己的戰略地位。這意味著,臺灣不僅要強化軍事與經濟實力,還要在國際輿論與價值觀層面上,展現自己與美國保守派的共同立場。這將是臺灣未來外交戰略的關鍵挑戰,也是確保自身安全與國際支持的必要步驟。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作者為中台灣教授協會理事長,任教於台灣師範大學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