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學蟹而行─成為側翼尾巴的政府官員還能如何?

2025-02-10 06:10

? 人氣

中國半導體(闆)強勢崛起,川普施壓台灣業者,官員能為業者爭到什麼?(美聯社)

中國半導體(闆)強勢崛起,川普施壓台灣業者,官員能為業者爭到什麼?(美聯社)

捕抓螃蟹的漁夫把捕獲的螃蟹丟在竹籮子裡,不需要蓋著蓋子,因為往上爬的螃蟹會被在底下的螃蟹拉下去,這是目前台灣電子產業的狀態。其實也不是現在才這樣,低毛率困境是台灣除了台積電之外幾乎所有公司多年來的困擾,如果不是便宜的資本市場,這產業不可能延續到今天。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換一種說法,台灣的電子製造與設計服務業是歐美品牌公司的殖民地,勞工與工程師都很勤勞優秀,但是勞資方賺的都是陷在賺辛苦錢,無法跳脫惡的漩渦輪迴,最近中國的年輕工程師,掀起了低成本人工智慧運算模型滔滔巨浪,台灣的電子業大佬卻爭先恐後的要搶著跟客戶逛夜市,而這些爭恐後所爭奪的訂單卻是低毛率的舊代工模式生意,最荒繆的是台灣政府還要補助壓榨台灣廠商的外商,外商本公司是80-90% 營業毛率生意模式,台灣廠商的毛率是5-7% 的生意模式,為什麼這樣低毛率的生意模式還能存活,因為台灣的營業成本很低,工廠的勞工跟實驗室的工程師薪水都很底,每一家台灣的廠商都沒有獨特的技術與管理模式,每家公司都很類似,也就只好用同樣到方法競爭,就是殺價競爭。

為什麼台積電、聯發科可以採用高毛率的生意模式?因為沒有競爭,為什麼廣達、緯創、英業達、和碩、仁寶等所謂的「電子阿哥」都只能活在低毛率的窘境?因為每家公司都很類似,而且還有一家「鴻海大阿哥」公司恐怖威脅,這樣彼此完全相似無差異的同業,就會互殺的生不如死。

生意人行走江湖刀子舔血求生,如果政府真的要幫助經濟產業發展,那政府可以做什麼?還是什麼都不要做最好?幾年前政府為了外商投資台灣的大外宣,保護高通公司因此差一點搞死聯發科,幸運的聯發科很強活過來了,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在接下來的聯發科又會面臨怎麼樣的挑戰?如果要讓聯發科繼續壯大,那政府經濟部長的責任是什麼?

這幾天報導說經濟部官員要去美國談川普可能會對台積電徵稅,可以預知的將會是毫無作用的公務旅行,這樣的新聞只有用來做國內文宣的作用,川普要的是國家領導人的承諾,像他與日本首相石破茂的會面,台灣有誰能跟川普對談?

面對AI破壞式創新的產業風暴與機會,川普新政治經濟模式的生態,中國科技創新不停歇的崛起動能,台灣的電子產業將面對很大的挑戰,而這挑戰完全異於過去的幾次挑戰,那藏在這矇朧不清未來迷霧裡隱的陰森怪物,不是黑天鵝也不是灰犀牛,而是國家與國家的競爭,美國、印度、中國、日本、東南亞的國家、東歐的國家。

每個國家不同的優勢將會讓台灣的電子產業化魂銷骨,美國的保護主義,印度的低成本生產人力與軟體工程師,中國科技利用本地培育養成新市場(TikTok, 微信支付、阿里雲、華為雲、寧德時代電池、比雅迪電動車、大疆無人機),日本控制的基礎關鍵零件等等,台灣的電子業幾乎更無法逃脫低毛率的宿命,既使如台積電、聯發科現在高毛率的公司也將面臨同樣毛率被壓縮的挑戰,聯發科的競爭對手是高通、華為,台積電是他自己跟自己的競爭,然而張忠謀已經退休,他是典範的創造者。

川普要對談的人是張忠謀不是台灣政府的什麼官員,台灣現在的政府官員是網軍側翼的尾巴,只會在內部找敵人,只懂衝國會和瘋罷免,除了會用AI做哏圖,既不懂更不關心電子產業,這趟「公務旅行」勉強只能說是「官員有努力」的「表示」,產業還得自求多福。

*作者為科技業。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