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日武觀點:凝聚共識...等到地老天荒吧!

2015-06-09 05:30

? 人氣

蔡英文「民主夥伴之旅」訪美,兩岸政策是重點。(取自蔡英文臉書)

蔡英文「民主夥伴之旅」訪美,兩岸政策是重點。(取自蔡英文臉書)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在訪美期間提到要有兩個「共識」,其一是針對廢除死刑的爭議指出「需要社會有一定的共識」,其二是針對兩岸關係指出要「對內遵循民主程序凝聚共識」。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大部分人對這兩段話無感,因為這兩者都是典型的「官方說法」,政治正確但缺乏實質意義。然而,如果這兩者確實是蔡主席的真心話,那麼就有待商榷了,因為這些話顯示雖然她很有希望接掌2016年大位,但實際上對民意形成的機制認識有限,以管理的角度而言就是溝通常識不足。

不是談判,共識難期

第一個問題在於,廢除死刑和兩岸關係的共識都是著眼於全體民眾的態度(當然也可以稱為立場、觀感、意見、看法、主張等等),而不是立場相反的雙方進行談判的結果。在談判中,雙方可以施展渾身解數,設法改變對方的思考判斷,從而促成對方的讓步。經過這個你來我往的相互攻防過程,最後達成一個雙方都至少是「雖不滿意,但可接受」的協議,而共識也就隨之浮現。

因此,若想要在廢除死刑和兩岸關係的爭議中凝聚共識,那麼就必須讓態度迥異的民眾做出讓步,但問題在於,由於其中沒有必須達成共識以完成談判的壓力,甚至也沒有必須忍讓以維持社會和諧的必要,因此民眾沒有理由委曲求全,可以堅持自己的立場而絲毫不肯讓步。

這其中,個別群體固然可以釋出各種訊息,希望藉此改變其他群體的態度,正如同歷年藍綠政爭當中的相互攻訐,甚至有如國民黨來台後對民眾的長期「洗腦」,但是在新聞與言論高度自由的今日台灣,有兩個機制會導致這類的努力收效甚微。

第一個機制稱為「群體極化」,意指在資訊公開的群體討論中,閱聽眾會在其中擷取支持自己立場的訊息並忽略違反自己立場的訊息,結果是更強烈的堅持既有立場。國內兩岸關係爭議隨著媒體開放而愈演愈烈就是這個機制衍生的結果,而眾所周知的現象之一就是許多民眾選擇立場與自己相近的媒體來「取暖」,全面否定立場與自己相反的媒體。

第二個機制可以簡稱為「感性重於理性」,意指態度的情意成份影響力高於認知(理性)成份,「愛情使人盲目」就是這個機制衍生的結果。在人際互動中,即使是很理性的指出對方的錯誤,對方也很可能因為面子等非理性因素而拒絕接受,若其中涉及情緒性的謾罵,則很可能進一步引發激烈的衝突。

不論是政治殿堂、媒體輿論、或日常言談,台灣社會對兩岸關係的討論經常流於情緒化,例如網路言論中經常出現「冥進黨」和「綠蛆」以及「狗民黨」和「藍狗」等詞句,結果自然是激化對立而陷於「理盲」。

對於廢死的討論也重蹈覆轍,例如一位網路鄉民根本不理會「忽視受害者人權」、「彰顯社會公平正義」、和「撫慰受害家屬心情」等論點,直接斥責「死刑是人類利用法律做為工具,遂行以眾暴寡的嗜血野蠻行為,更是一種社會病態,相當可恥!」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