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隱藏的中國》選摘(2):新絲路 不是維族會踏上的旅途

2015-06-08 05:10

? 人氣

「我的客戶多半是居住在哈薩克的俄國人,還有哈薩克人和烏茲別克人。他們從工程機具到衣服、家電,無所不買。我得和賣家談判,安排運輸工具,然後從中分一點利潤。」穆拉特解釋。中國境內幾乎所有產品的價格至少都是該國的半價,加上與周圍地區相連結而快速擴張中的公路、鐵路以及航線,穆拉特不愁沒有客源,也是這個家庭中最會掙錢的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華凌批發市場。(中國廣播網)
華凌批發市場。(中國廣播網)

穆拉特多半的交易都在「華凌綜合批發市場」(Hualing Wholesale Mall)內完成,它是烏魯木齊能突顯出「絲路」旅程的傳統市集的現代版。「華凌」是新疆境內最大的市集,由兩棟都有八十萬平方公尺地板面積緊鄰在一起的大樓組成,位於烏魯木齊市區的北部。

四個樓層的各式商品五花八門,讓人眼花撩亂,不論鴨絨墊子、洗碗機、沙發、還是整套音響,都能在華凌找到,而且批發價格更是讓人動心。大多數的顧客會拖著裝有滾輪的行李箱和袋子亂逛,裝滿戰利品滿載而歸。採購量更大、需要貨車來載的人,就會把車停在後頭,之後再全都運走。

我們在三樓找到穆拉特一名長期配合的店東,是位名叫王光輝(音譯)的電視零售商。王光輝是生長在烏魯木齊的漢人,他坐在店內喝著綠茶,被播著不同電影和中國連續劇、而音量也各異的電視機給團團包圍著。他說:「哈薩克電視機的價格是這裡的兩倍,我的客人多數都會一口氣買個十台。其中也有些散客,來這買台電視機,然後搭上巴士就又回去了。」

許多漢人都在華凌內討生活,他們來自像是湖北武漢、浙江義烏和廣東東莞等以製造業聞名的城市。對於亞洲的貿易商而言,這些城市現今的知名度就等同於絲路全盛時期的喀什與西安──王光輝與其他貿易商所販售的商品都是來自這些個城市。王又說:「這裡百分之九十的老闆都是中國人,維族人不知道該怎麼經營一間店,他們和東岸毫無聯繫管道,也拿不到好貨色。」

穆拉特是極少數幸運的維族人,他的語言優勢讓他能夠在華凌當個中間人討生活,可是大多數他的同胞是不會踏足華凌的,對他們而言,這裡就如同北京的紫禁城一樣遙不可及──這也正是維族人被排除在家鄉經濟生活圈之外的另一實例。

烏魯木齊的乞丐會朝著多半是俄國或是哈薩克的商人(其中還間雜著少數幾名巴基斯坦或是印度人)靜悄悄地靠上前去。當我們走向商場後方的停車場時,乞丐還有所期待候在商場外面,而懸著德國車牌的卡車滿載貨物準備往西駛去。這肯定是條新絲路,卻非維族人會踏上的旅途。

大衛.艾默(David Eimer)與他的新著《被聽隱藏的中國》。
大衛.艾默(David Eimer)與他的新著《被聽隱藏的中國》。

*作者於2007到2010年之間,擔任《週日電報》派駐北京的特派員,同時也是香港《南華早報》的專欄與特約作家;2012到二2014年間擔任《每日電報》的東南亞特派。他在1988年首度踏上中國,自此足跡幾乎踏遍中國的所有省份,在2005至2012年間常住於北京。目前定居曼谷,在二○一二到二○一四年間則擔任《每日電報》的東南亞特派員。本文選自作者新著《被隱藏的中國:從新疆、西藏、雲南到滿洲的奇異旅程》(八旗文化)第一部〈新疆─新闢之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