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一族多國,自由中華的理路

2022-12-22 05:30

? 人氣

前副總統呂秀蓮倡議一個中華統合論。(陳品佑攝)

前副總統呂秀蓮倡議一個中華統合論。(陳品佑攝)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是三國演義第一回的開頭,這一語道盡了中國古今王朝的興衰,分久必合也顯現出中國自古追求統一的決心。臺灣政治至第一次開放總統直選以來,便深陷在統獨議題的泥沼當中,這也造就了臺灣的政治格局。臺灣兩大政黨各統獨立場進行論爭,再加上中共當局在旁推波助瀾,使得臺灣民眾無法在統獨間做出抉擇。在筆者看來,統獨議題在政治光譜(political spectrum)上屬於兩種極端。「一國兩制」是促統、「一中一臺」則是急獨,在關乎國家前途的務實抉擇中,兩者糾纏錯綜,不易清楚釐清;故此不如尋求新的可能,打破現有的格局,而呂秀蓮前副總統所推廣的「中華邦聯體制」或許提供出了解決之道。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多數人常將聯邦制(federation)及邦聯制(confederation)搞混。簡單來說,聯邦制(federation)為統一國家聯邦,是由若干具有國家性質的行政區域組成,如美國就是典型的聯邦制國家。而邦聯制(confederation)則為獨立成員的聯盟,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為了某些目的而組成的聯合體。邦聯各國本身在外交、法律和軍事上具備完全獨立的主權,也就是主權仍在各自國家,並有各自的政治,彼此間的契約關係屬於國際條約,只在軍事、外交等方面聯合行動,如歐盟就是典型的邦聯制。兩者被歸類於複合制國家一類。在政治上的設計與精神比較像是「結合共治與自治」(combination of shared rule and self-rule),法國思想家蒲魯東(P.J. Proudhon)主張聯邦秩序乃是自由與個體的保障,各邦本身保持一部分的獨立性。

為了更理解中華邦聯體制的構想,筆者帶著《新政評論》團隊訪談呂秀蓮前副總統,就「中華邦聯體制」,呂前副總統提出「一個中華」的概念,呂前副總統認為「中華」二字是經仔細推敲的,因為「一個中國」是共產政權,臺灣百姓無法接受。然而「一個中華」是事實,我們接受的是中華文化,是血緣、是文化的聯繫,臺灣和中國是遠親、近鄰,不該有仇恨。亦即「一族兩國」:一個中華民族,兩個國家,如此概念,不會被一個中國的原則綑綁。兩岸應「統合」(integration),而非「統一」(unification)。這裡要強調統合並非統一,統一是大吃小、上對下,而「統合」(integration)則是以「邦聯」方式,形成Chinese Union,如同歐盟一樣,臺灣不會接受「聯邦」,因為聯邦會變成中國一省或特別行政區。另外呂前副總統也提及「雙兩岸關係」:分別為「大兩岸關係」與「小兩岸關係」。雙兩岸關係,並非討好中國,而是鞏固臺日韓金三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