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成長,為什麼你的薪資卻停滯?《研之有物》選摘(2)

2018-08-02 05:10

? 人氣

反觀臺灣的服務業,不論是生產力或實質薪資,從二○○二年之後就幾乎全面停滯。臺灣政府或許可以效法南韓,從發展服務業來突破經濟困境,加強發展附加價值高的產業,把GDP的餅做大,才有機會提高薪資。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目前臺灣的服務業大多依靠內需,因此需要擴大服務貿易,像是吸引外國觀光客來臺灣消費。另外,臺灣也許可以有條件地開放,讓更多外國人來消費醫療服務,但前提當然是要解決血汗醫療、醫療人手不足等問題。

最後是教育,臺灣教育法規的限制非常嚴格,國外大學沒辦法在臺灣設立分校,因此在這方面,國外資金沒辦法流入,讓教育環境的品質再提升,這也是臺灣與南韓的不同之處。

在服務業,南韓不論實質GDP或實質薪資都在成長;反觀臺灣,實質GDP與實質薪資皆停滯。(取自〈經濟成長、薪資停滯?初探台灣實質薪資與勞動生產力成長脫勾之成因〉)
(圖9)在服務業,南韓不論實質GDP或實質薪資都在成長;反觀臺灣,實質GDP與實質薪資皆停滯。(取自〈經濟成長、薪資停滯?初探台灣實質薪資與勞動生產力成長脫勾之成因〉)

開放移民、移工,把餅做大

除了參考南韓發展高附加價值的服務業,開放多元的人才移居臺灣,也有機會在未來替臺灣帶來新的發展,突破當今產業的瓶頸。

臺灣目前的困境是,人才不斷外流,卻很少人進來,而這跟臺灣嚴格的移民政策有關。對於放寬移民政策,大家顧慮的往往是會在「同一塊餅」中搶飯碗,但如果將心態轉換成邀請人們一起來「把餅做大」,或許大家都能享有比較多的利益。此外,也應注意政策對象不要只限制在「白領移民」,這樣的篩選標準恐怕過於單一。若只以學歷、薪資來做標準,像王永慶或郭台銘等人在成為大老闆前,也都不符合篩選資格。

臺灣在面對少子化與人才外流的現況時,需要借助移民、移工的智慧與人力,就像美國向全世界借大腦一樣。或許我們可以先把在臺的外籍配偶政策修改得更友善,基於人道的考量,這個部分應該能獲得較高的民眾支持度。或者,讓在臺工作外國人的配偶也能取得居留證,如果家人都在這塊土地上,將能讓他們更無後顧之憂地願意在此努力。

促進勞工就業的稅制改革

談到移民、移工,現在要回過頭來關注臺灣的勞工,尤其是低收入家庭的經濟對策。

二○○八年馬英九競選總統時,曾仿效美國提出「勞動所得稅扣抵制(Earned Income Tax Credit,簡稱EITC)」做為政見。

美國是第一個實施EITC的國家,這個制度的前身是經濟學家想推動的「負所得稅制」。顧名思義,就是「負的」所得稅制;也就是如果你沒有工作,或是工作所得為零,政府應該退你稅、給你錢,類似補助失業者津貼的概念。此制度可以在「財政部」直接辦理,不需要在「內政部」另設一個福利單位來補貼失業者與低收入戶,讓施政更方便,能降低許多行政成本。

然而,許多人認為負所得稅制等同讓沒工作的人不勞而獲,引起很大反彈。因此,EITC改良了「負所得稅制」的做法:補貼未達到標準的工作者,但前提是「一定要有工作」。此制度的用意,是鼓勵貧窮的家庭就業,有工作才有補貼可以拿。研究發現,此政策的確提高了美國貧窮人口的勞動供給,尤其是婦女的部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