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成長,為什麼你的薪資卻停滯?《研之有物》選摘(2)

2018-08-02 05:10

? 人氣

楊子霆團隊分析資料指出,臺灣大約在二○○二年後,GDP平減指數(生產品價格)出現衰退(如圖4的綠色線),而CPI(消費品價格)持續上漲(如圖4的黃色線),這使得以CPI進行物價調整的實質薪資之成長「大幅落後」以GDP平減指數進行物價調整的實質GDP之成長。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也就是說,「生產品價格」(GDP平減指數)愈來愈低,而「消費品價格」(CPI)愈來愈高,才是造成實質薪資成長「落後」實質GDP成長的主因。

進一步探索「GDP平減指數下降,CPI卻上升」的原因,我們會發現,這個現象正反映臺灣貿易條件惡化的情況,亦即「出口商品價格下滑」,以及「進口商品價格上漲」。

 

過去二十年來,臺灣產業結構有很大的轉變。在一九九八年,資通訊產業占工業產出的比重大概是百分之十九;到了二○一四年,已提升到百分之四十二。很不幸地,臺灣押寶的資通訊產業,競爭十分激烈,產品價格在這段期間也跌掉了百分之五十(圖5),這可能是我國生產與出口產品價格下跌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消費與進口商品價格的上漲,則是由於原油價格在二○○二年後飆漲所帶動。(圖6)

近二十年來臺灣的出口主要依賴「資通訊產業」,2000年之後由於資通訊產業激烈競爭,資通訊產品價格下跌約50%,以致臺灣整體輸出的產品價格也隨之降低。(取自〈經濟成長、薪資停滯?初探台灣實質薪資與勞動生產力成長脫勾之成因〉)
(圖5)近二十年來臺灣的出口主要依賴「資通訊產業」,2000年之後由於資通訊產業激烈競爭,資通訊產品價格下跌約50%,以致臺灣整體輸出的產品價格也隨之降低。(取自〈經濟成長、薪資停滯?初探台灣實質薪資與勞動生產力成長脫勾之成因〉)
2002年之後,隨著原油進口價格上漲,輸入的物品價格也跟著上漲。(取自〈經濟成長、薪資停滯?初探台灣實質薪資與勞動生產力成長脫勾之成因〉)
(圖6)2002年之後,隨著原油進口價格上漲,輸入的物品價格也跟著上漲。(取自〈經濟成長、薪資停滯?初探台灣實質薪資與勞動生產力成長脫勾之成因〉)

總的來說,過去十五年臺灣的生產力雖然增加(即實質GDP成長,如圖7的綠色線),卻是奠基在生產愈來愈低價的產品上,民生消費物價則因為原油價格飆漲而愈來愈貴。

因此,如果將GDP改用消費品價格(CPI)做物價調整(如圖7的黃色線),會發現臺灣國內生產所能換到的消費量(亦即GDP的購買力)也如同實質薪資,在二○○二年後出現停滯現象。

綜合以上數據,以國內產出的購買力來看,臺灣的經濟早已出現停滯,也難怪實質薪資不會成長。

談論如何改善薪資停滯時,大家往往直觀地想到「分配問題」,也就是經濟成長果實沒有分配給勞工。但從前述的資料來看,勞動報酬份額在過去十五年其實沒有太大變化,而且不論是薪資或GDP,只要是從購買力(即以CPI做物價調整)的角度來看,都是呈現停滯。

因此,要改善目前臺灣的經濟狀況,關鍵或許不在於GDP如何分配,而是如何把GDP的餅做大。尤其是發展附加價值高的產業,以擺脫低價競爭的循環。

2002年後,實質GDP雖持續成長,卻是奠基在生產愈來愈低價的產品上。若GDP改以CPI調整物價,藉此反映GDP的購買力,可以發現如同實質薪資,早已停止成長。(取自〈經濟成長、薪資停滯?初探台灣實質薪資與勞動生產力成長脫勾之成因〉)
(圖7)2002年後,實質GDP雖持續成長,卻是奠基在生產愈來愈低價的產品上。若GDP改以CPI調整物價,藉此反映GDP的購買力,可以發現如同實質薪資,早已停止成長。(取自〈經濟成長、薪資停滯?初探台灣實質薪資與勞動生產力成長脫勾之成因〉)

借鏡南韓:南韓和臺灣有何不同?

如圖8,南韓的工業與臺灣有類似的問題:實質薪資的成長落後於實質GDP的成長。原因在於南韓也是發展價格跌很快的「資通訊產業」,不過南韓整體實質薪資的成長卻沒有落後實質GDP的成長太多,其中的差別在於南韓的「服務業」經濟表現很突出。

如圖9,南韓的服務業,無論生產力或是薪資都處於明顯成長的狀態,而這也許跟醫療、教育、影視與觀光產業外銷有關。例如南韓會招攬外國人到該國進行醫美服務,或開放外國學校在南韓設立分校,以吸引外國人前往就讀。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