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世岳觀點:中美貿易戰下,台灣的避險策略

2018-06-25 06:40

? 人氣

2017年11月,美國總統川普訪問中國,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見面。不過,兩強貿易戰照樣「開打」!(美聯社)

2017年11月,美國總統川普訪問中國,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見面。不過,兩強貿易戰照樣「開打」!(美聯社)

國際關係理論中,對於身處強權競爭下的小國如何自處,一般有「抗衡」(resistance)或「扈從」(bandwagon)兩種策略,這兩種策略的抉擇,有賴於對強權間勢力的均衡(equilibrium)具有充足的訊息,小國才能在夾縫中做出理性的選擇。目前中美兩大強權掀起的貿易戰方興未艾,但由此帶來的「不確定性」(uncertainty)卻已經對周邊國家帶來風險,特別是台灣同時是中國與美國重要的關係國家,在目前情勢尚未明朗的狀況下,實無法採取抗衡或扈從策略,但也不能因此消極隔岸觀火,等待中美勝負塵埃落定。短期而言,台灣當局應該積極「避險」(hedging)以獲取最大的戰略空間。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經過多次協商與會談後,川普總統終於決定對中國進口相當於500億美元的商品,課徵高額的關稅,與此同時,中國迅速反應,也決定對美國進口商品課徵等質等量的報復性關稅,為此川普總統立即放言,要進一步對相當於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提高關稅。

中美兩國的貿易關稅戰究竟如何發展,是虛張聲勢抑或是中美經濟霸權的爭奪已經在貿易領域展開,對於國際整體經濟情勢會帶來怎樣的影響,以及對於高度仰賴中國與美國市場的台商各產業與台灣整體經濟會帶來怎樣的衝擊,這一切都有賴經濟學家透過理論模型做出最恰當的分析。

美中貿易戰是否開打?對中國經濟有何衝擊?舉世關注。川普與習近平(AP)
美中貿易戰舉世關注。川普與習近平(AP)

然而在政治領域,中美間互動關係的高度不確定性,已然觸動了既有的國際權力結構,川普高舉的「美國優先」單邊主義,以及習近平主席主張的「新型大國關係」,似乎找不到一個權力的均衡點,未來究竟迎來的是美國霸權的復興,或者是霸權將轉移到中國,又或是中美共治將形成新的兩極體系,衝擊最大的恐怕不只是中美兩國,圍繞在兩大強權周邊的小國,正陷入「戰略徬徨」的焦慮中。

決策過程中,「不確定性」是最大的風險。在冷戰兩極對抗的年代中,國際關係理論對於處在兩個對抗強權下的小國,曾提出「抗衡」與「扈從」兩種策略。然而,這兩項策略的有效落實,奠基在兩項基礎上:首先,小國要有充足的訊息,了解兩大強權的真實意圖(intention);其次,小國要非常清楚自我的利益(interest)所在。

事實上,強權的真實意圖與小國的利益,兩者間具有互動的關係,甚至可以說強權的真實意圖,會進一步界定了小國所能獲取的利益。即使如此,在兩極體系穩固的年代中,不管是採取抗衡或扈從策略,對於小國而言,戰略選擇所需思考的變數相當有限。但這對於後冷戰時期,美國做為一個亟欲振衰起弊的既有霸權,面對中國這個新興霸權的挑戰,鹿死誰手,猶在未定之天。訊息的缺乏,無法讓小國清楚掌握自我的利益所在,由此選擇抗衡或扈從,都將面臨「選錯邊」的風險。因此,有學者提出,抗衡或扈從只能做為一個長遠的戰略目標,對於小國而言,短期內應當採取「避險」策略,才能確保自身最大的利益。

本篇文章共 3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135

喜歡這篇文章嗎?

蘇世岳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