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如玄觀點:虎年唬弄的婦女節─性別工作平等法實施20年的反思

2022-03-08 05:40

? 人氣

推動性別平等不只是受惠女性,男性也能擺脫性別刻板印象的框架。(bones64@pixabay)

推動性別平等不只是受惠女性,男性也能擺脫性別刻板印象的框架。(bones64@pixabay)

一場疫情,擴大了臺灣的性別落差。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當政府於2022年1月自豪我國性別平等居全球第六名、亞洲第一名(事實上是性別不平等指數,GII),並誇言在積極協助女性二度就業已有成效之後,勞動部在婦女節前夕的同酬日,卻明顯退步4天,打臉自己。遺憾地是,政府除發布千篇一律的新聞稿,然後呢?因疫情擴大的社會不平等獲得改善了嗎?

習於用數據隱瞞社會不平等的政府,慣於用撒幣收買人民的政策,又該如何解釋臺灣性別落差指數(GGI)已在國際間悄悄退步了9名,落至全球第38名?其中性別落差指數次項指標「經濟參與和機會」之勞動力參與率女男比例於2013年、女男薪資公平性於2015年之後,即持平未進步。性別工作平等法將於今年婦女節實施滿20年,卻讓人心寒看見性別平等的退步。

除了邀請婦女團體到台北賓館宣揚女力外交外,政府究竟想給大家一個什麼樣的婦女節?

2021金馬獎最佳影片「瀑布」深刻描繪疫情下的女性工作與家庭處境,及受衝擊產業所致家庭關係的劇變,引人深思。這不僅是電影情節,疫情如瀑布轟然而至,是社會現實女性境況。

每天料理家務、張羅三餐,接送兒女上下學,又得面對疫情被減薪裁員壓力與家庭債務負擔;離婚單親女性的心力交瘁,即便患身心疾病,仍想為兒女準備一頓熱騰騰晚餐卻偏遭逢祝融之災。如果企業女性主管都難以兼顧工作與家庭平衡,那麼更多非典型就業女性有誰關心呢?明顯偏低的特殊婚育婦女勞參率提升與經濟需求保障,均有待政府通盤政策檢視與精進。

國際勞工組織2020年3月報告示警新冠肺炎對事業單位及勞工的影響,尤其是對非典型及婦女就業機會、家庭所得收入的不利影響,勞動政策應提前回應。2021年國際勞工組織大會提出以人為本的疫情復甦報告,並關注疫情對女性勞動力的影響,其中應針對最脆弱群體,例如女性工作復甦、返回職場提出就業政策。疫情過後,性別勞動政策呢?

筆者在2020年婦女節曾呼籲政府務必研議新冠肺炎對性別的影響評估,並建立未來重大事變的性別影響評估及因應機制。2021年因為經濟因素致週工時未達35小時者,曾高達98萬人,截至2022年1月底,仍將近20萬人。女性非典型就業人數比率高於男性,女性從事服務業占7成,為疫情首當其衝群體之一。據紓困統計,不論請領失業給付、減少工時通報、無一定雇主或自營作業生活津貼、部分工時受僱生活津貼等以女性居多,但紓困之後的後續就業情況呢?撒錢之後,政府就兩手一攤,不管基層弱勢女性的生計了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