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勉生觀點:立陶宛設處後患無窮

2022-01-20 07:10

? 人氣

我與立陶宛近來互動頻繁,圖為外交部政務次長曾厚仁(右)與駐立陶宛代表黃鈞耀(螢幕上)與立陶宛外交官進行視訊會議。(外交部提供)

我與立陶宛近來互動頻繁,圖為外交部政務次長曾厚仁(右)與駐立陶宛代表黃鈞耀(螢幕上)與立陶宛外交官進行視訊會議。(外交部提供)

蔡總統就任後我國連斷8個邦交國,又再度被排拒於世界衛生大會、國際民航大會之外。外交成績慘不忍睹。為了扳回顏面,蔡政府力求建樹。除了在全世界唯一沒有任何國家給予外交承認,完全零邦交的索馬利蘭設立代表處外,去年又設法在波羅地海小國立陶宛設立代表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立陶宛同意我以「台灣」為名設立代表處後,遭到中共強力反制。不但將外交關係降至最低層級的代辦級,更在經貿方面加以制裁。目前立陶宛外銷大陸的產品無法通關出貨,大陸更禁止跨國企業採用立陶宛生產的零組件,重創立陶宛廠商。此一情況出乎立陶宛及蔡政府意料之外。

為了解救立陶宛,蔡政府立刻展開金援外交。國發會主委龔明鑫1月11日晚間與立陶宛經濟暨創新部長阿爾莫奈特舉行視訊會議,除了原先承諾撥款2億美元作為中東歐投資基金外,還加碼提供10億美元融資基金,促進兩國之間經貿合作。

蔡政府瘋狂地撒錢救立陶宛,能否達成預期效果?能否完全填補立陶宛的損失,不無疑問。

首先,雖然美國聯合歐盟力挺立陶宛,但是面對中共的全面抵制,立陶宛首當其衝,自然是身受其害苦不堪言。立陶宛人民不禁捫心自問,台灣在其他歐洲國家設立代表處,尤其是立陶宛鄰國拉脫維亞,並沒有發生問題,為何在立陶宛設處卻引起軒然大波?立陶宛為了讓台灣以「台灣」名義設立代表處,結果引起中共強力報復,給立國人民帶來痛苦,值得嗎?

20220108-SMG0035-新新聞_A立陶宛挺台事件簿
立陶宛挺台事件簿(新新聞)

1月12日立陶宛網媒《15分鐘新聞》公布一項民調顯示,58%的受訪者不支持該國為了台灣對中國大陸採取的強硬政策,只有13%的受訪者支持「台灣的代表處」。

立陶宛總統日前公開承認同意蔡政府以「台灣」名義設立代表處是一項「錯誤」。立陶宛在野的社會民主黨主席維利亞.布林凱維丘婕也表示,立陶宛外交部長蘭茨貝爾吉斯應該辭職,立陶宛將會與歐盟國家和國際夥伴合作,考慮為台灣代表處更名。

立陶宛政府標榜民主自由,但是立陶宛民意持反對意見,政府能否繼續一意孤行,抵擋民意的反撲不無疑問。

其次,立陶宛是歐盟成員國,歐盟為了維護「團結」形象,不得不表態支持。但歐盟只是支持我在立陶宛設立代表處,卻刻意迴避名稱問題。尤其中國大陸已是歐盟第一大貿易夥伴,歐盟大國在大陸享有重大經濟利益,內心根本不願意因此事與中共展開全面爭戰。因此,歐盟內部已經出現不同聲音,認為立陶宛是麻煩製造者,應該自行解決問題。

歐盟27國外長1月14日於法國布雷斯特針對如何應對中國對立陶宛的貿易制裁進行非正式會議。不過會議並沒有提出實質措施。會後,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負責人波瑞爾表示,歐盟成員國「明確表達了對立陶宛的聲援,並討論了如何積極推動局勢緩和」。波瑞爾的話,前一句是場面話。後一句「如何積極推動局勢緩和」才是真話,表示歐盟其實不願因為立陶宛問題而與中共全面決裂。

平心而論,立陶宛一再宣稱採取「一中政策」。我在立陶宛以「台灣」名義設立代表處,並沒有官方地位,所獲得的只是虛名。結果卻引起軒然大波,使各方身受其害,可說是鬧劇一場。

更重要的是,我邦交國除教廷外,都有財政困難,需要外援。蔡政府過去應付邦交國的需索已經力不從心,如今各邦交國眼看蔡政府對於一個非邦交國慨然允諾12億美金援助,心中作何感想?如果各國要求比照辦理,蔡政府要如何因應呢?

*作者為退休大使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