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娟專欄:馬頭山之戰,一場深具啟發的環境運動

2022-01-11 06:50

? 人氣

馬頭山反掩埋場的成功,是居民團結、付出的成果。(作者提供)

馬頭山反掩埋場的成功,是居民團結、付出的成果。(作者提供)

每一場環境運動都是一個草根精神的展現,其中又以反垃圾掩埋場最具代表性。掩埋場都選在人煙稀少的山區,在地老人居多,業者以為可欺,卻沒料到他們是守著家鄉一輩子的人,一旦堅定信念,反撲力道也最強大,最後總是迎來奇蹟式的大逆轉。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高雄反馬頭山掩埋場運動就是一個經典之作,從2015年富駿公司啟動掩埋場計畫開始,居民就團結一致抗戰,在環評會中拿出業者偽造無地下水的鐵證,與業者組成的專家學者周旋,最後在2018年8月將此案逼進環評二階。這也讓當年底上任的前高雄市長韓國瑜,在上任第一天就宣布終止馬頭山掩埋場開發。

導演黃淑梅最近完成的「馬頭山之戰」紀錄片,完整呈現這場運動的始末、以及居民守護故鄉的堅定信念。多年來她拍過多部展現草根力量的紀錄片,跟反掩埋場運動有關的還有「家鄉保衛戰」,「馬頭山之戰」是她的第二部反掩埋場運動紀錄片。

成功運動要件之一:是否有守護故鄉的決心

一場成功的環境運動通常具備幾個重要因素,其一,在地居民是否有守護故鄉的決心、是否夠團結、而且願意付出。

紀錄片一開始是空拍的馬頭山,馬頭山位於高雄旗山內門與田寮交界,因為外型酷似馬頭而得名,馬頭山下供奉石頭公的馬雲宮,是村民的信仰中心,也是傳說中馬神的化身。

富駿公司的掩埋場預定地就是包含馬雲宮在內的28公頃土地。馬雲宮突然被圍籬圍住,一開始就引起居民反感。一旦掩埋場開挖,馬頭山可能就會崩毀,更加深居民反對掩埋場的念頭。

然而如果沒有一個集結力量,反對也很難成事,還好內南里里長沈芳昌堅決反對,以他為中心吸引許多熱心人力組成自救會,幾位核心人員的力量再往外擴散,凝聚力愈來愈強。多年離家的居民回到故鄉成為抗爭的主力,堅持為故鄉做一件對的事。幾次在高雄市環保局前浩浩蕩蕩上千人的抗議場面,讓這場抗爭聲名遠播。

片中主角之一的黃惠敏,她在旗山三協里出生,馬頭山是她小時候牧羊、烤地瓜、玩泥巴的地方。自從19歲結婚搬到屏東里港後就較少關心故鄉,因緣際會她又回到故鄉參與了這場戰役。自此開始了揹起背包、拿著鎌刀,跪爬山區調查的日子。之後她漸漸學會觀察地質,知道了許多像砂岩透鏡體這樣的專門學問。

她也開始紀錄馬頭上的生態,她常跟山裏的動物對話:「我會記錄你們,是因為我想幫你們去環評會打仗,但你們要出來讓我記錄。」曾經朱鸝就真的跑到她頭上唱歌,而且停很久讓她拍完才飛走。

另一位片中主角是退休校長龔文雄,從小長輩就告誡他不要參與政治,因此他沒參與過抗爭,甚至看到別人抗議還不以為然。參與這場運動後,他就明白為什麼大家要出來抗議了。他說:「我從小到大沒為故鄉做過什麼事,剛好這件事碰到我們身上,那我們就把它做好,為我們家鄉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