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龍號下潛印度洋 發現海底「大煙囪」

2015-02-03 11:52

? 人氣

蛟龍號

蛟龍號

中國載人潛水器「蛟龍號」2日繼續在西南印度洋「龍旂熱液區」執行下潛科考,在2000多公尺深的洋底發現了一個20多公尺高的巨大煙囪體。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煙囪體是海洋科學術語。由於大洋中脊構造和岩漿等活動,溫度只有幾攝氏度的海水滲入洋殼,被海底高溫岩石加熱排出,高溫流體與周圍冷海水混合,形成高溫或低溫熱液區,在高溫熱液區往往沉澱形成硫化物煙囪體。

0320150203 China 蛟龍號 4.jpg
 

參加此次考察的中國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員邵宗澤說,蛟龍號利用激光測距儀發現這個煙囪體高達20多公尺,直徑2公尺左右,非常壯觀罕見。此外,煙囪體附近有貽貝、熱液蝦和魚等生物。

邵宗澤說:「如果有機會的話,希望『蛟龍』號能再對這個煙囪體進行調查,包括測量熱液噴口溫度,採集煙囪體、熱液流體和生物等樣品。」

0320150203 China 蛟龍號 3.jpg
 

除了煙囪體以外,海底高溫熱液區可以形成多種金屬硫化物,其中含有鉛、鋅、銅、金、銀等金屬元素且富集程度高,是重要的潛在礦產資源。

當日,蛟龍號主要在龍旂熱液區北區及其以北約1公里內尋找新熱液區,在北區以北約200公尺發現了具有特定擴散形態的熱液流。科學家認為這表示附近可能存在熱液
噴口。

此外,蛟龍號回收了今年1月12日布放的熱液高溫探頭。據介紹,這個探頭連續21天記錄了熱液噴口溫度,科學家將分析其數據,以加深對熱液噴口的認識。

0320150203 China 蛟龍號 2.jpg
 

蛟龍號此次下潛還對龍旂熱液區中區進行了系統觀測,布放了4個微生物原位培養裝置,取得保壓熱液流體150毫升、近底海水8公升和一些生物樣品。

蛟龍號目前正在西南印度洋執行試驗性應用航次第三航段科考任務,計畫下潛10次,於今年3月20日結束整個航次任務。

蛟龍號介紹:

蛟龍號潛水器是一艘由中國自行設計、研製的載人潛水器,長8.2公尺、寬3.0公尺、高3.4公尺,重量約22噸,,可承載一名潛航員和兩名科學家共3人,設計下潛深度7000公尺,可探索全世界99.8%的海域,不過距離海洋已知最深處、西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的10911公尺仍有一大段距離。

蛟龍號計劃始自2002年,被中國科技部列入863計劃重大專項,總設計師是深潛技術專家徐芑南。2010年5月31日至7月18日,蛟龍號在南中國海3000公尺級的深海完成了17次下潛任務,最大下潛深度達到3759公尺,潛航員並利用機械手在南中國海底插上一面中國國旗。2012年6月27日,蛟龍號在馬里亞納海溝附近密克羅尼西亞海域,下潛深度到達7062.68公尺。

蛟龍號第一副總設計師崔維成2012年6月12日接受記者訪問時說:「最終,我們要做出1萬1千公尺級的載人潛水器,在海洋最深處的海底自由航行、作業,這樣,中國就真正成為載人深潛已開發國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