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介正觀點:維繫臺海和平靠美國?

2021-08-25 06:50

? 人氣

1996年在西太平洋巡弋,平息解放軍飛彈武嚇危機的美軍獨立號航空母艦。(翻攝美軍太平洋艦隊臉書)

1996年在西太平洋巡弋,平息解放軍飛彈武嚇危機的美軍獨立號航空母艦。(翻攝美軍太平洋艦隊臉書)

自從「八二三炮戰」以後,兩岸關係縱使有起伏,臺海已經63年沒有戰爭。由於兩岸無戰事,而有臺灣在上個世紀的經濟建設與民主發展,攢下至今仍在花用的老本。如何守住臺海和平,為幾個世代立下基礎,則是當今各界菁英無可旁貸之責。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美國基於私利,對中華民國既有義助,亦有斷離,雙方恩怨交錯,國人愛恨兼有。然在政府遷臺後,適時的美援,以及與我斷交後,持續的軍售,即使不算濟弱扶傾,也有穩住臺灣生存之貢獻,很難抹煞勾銷。

從大使館到AIT,從美軍協防司令部到安全援助合作,美國在臺70 年所下的功夫不淺,對臺政經軍事狀況「瞭解」之深,令人不止驚訝。自蔣中正總統至今,臺灣從沒有不「重視」臺美關係的領袖。「對岸討厭的候選人,未必會落選,美國不喜歡的候選人,要當選卻很難」,這句描述雖尚無科學證據,卻有如總統選舉時的選民集體潛意識。

雖然「親美」在臺灣可算是朝野共識,歷任總統、執政黨以及負責對美工作的官員對於美國「從實力地位出發」的交涉態度,「教師爺」般頤指氣使的臉色,都印象深刻,只是本於生存與戰略利害,「不吃這一套」只能握拳暗想,卻沒法說出口。

長期以來,美國以超強之國際地位,在兩岸之間即使並非「仲裁者」,卻有「平衡者」之角色。然而在過去10餘年,中國大陸實力躍升,美國逐漸轉向亞洲,以至今日長期爭霸之局面。美國或自認為「善霸」,但在「公親變事主」之後,從貿易到軍事,從科技到產業,印太各國被迫選邊,卻難符合本國最佳利益。

所幸臺灣不是香港。在「一國兩制」下,香港只能管理經貿與地方治理,對外和防衛事務無權置喙,概由中央統籌。臺灣不是任何一國的「特別行政區」,雖亦有選邊之壓力,在外交、國防及兩岸政策上,應當不至於聽命或讓渡予外人代籌。

臺海和平是國際與區域議題,更是兩岸議題。臺灣問題國際化,固有可能建構臺海安全之護欄,卻亦可能稀釋我國對命運前途以及臺海和平的自主權。

如今國際普遍傳載「臺海是地表最危之地」的講法,無論其邏輯或圖謀為何,實不能輕視姑且。於臺灣而言,戰爭與和平已非好萊塢之電影情節,卻是兩岸之嚴肅課題。美國歐巴馬總統倡言自中東撤軍而當選,川普總統自豪未發動海外戰爭,拜登總統斷然捨棄阿富汗戰場,可能比「美軍必來相救」的國內高民調比例,更值得朝野全民深思。

臺海和平僅押寶在臺美關係之緊密,本非易事,代價不菲亦不踏實。任憑兩岸關係斷線交惡,就是對未來世代最不公義的偷懶。

*作者為淡江大學戰略所副教授、中華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