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墮胎流產 血汗生活大揭露

2014-10-26 15:00

? 人氣

媒勞權調查,媒體工作者普遍工作環境太差,多半身心都有狀況。(宋小海攝)

媒勞權調查,媒體工作者普遍工作環境太差,多半身心都有狀況。(宋小海攝)

記者真的都有病!「媒體工作者勞動權益小組」26日舉行成立記者會表示,這個「病」不完全是鄉民罵的「腦殘」,根據問卷調查,許多記者在血汗的勞動環境之下,出現如失眠、內分泌失調甚至墮胎、流產等身心問題;政大新聞系副教授劉昌德語重心長地說,「如果我們給的環境不是一個『人』的環境,怎麼能期待媒體報導超越這樣的限制?」盼媒體產業和社會大眾都重新思考,到底要給社會什麼樣的報導、投注多少資源和好的工作環境給媒體。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媒體工作者勞動權益小組(簡稱媒勞權)目前回收155份線上自填、滾雪球抽樣的有效問卷,揭露了媒體產業的血汗慘況,例如總是超時工作但沒有加班費,甚至很難得到補假,而記者在低落的勞動條件、不合理的工作要求之下,不但影響身心健康,連帶影響新聞品質。

根據問卷統計,記者最害怕的3件事為:很晚接到主管電話、長官頻繁對報導下指導棋、被要求發即時新聞;焦慮症、幻聽現象常是記者的惡夢,有30歲的平面記者說,跑新聞怕漏接電話,騎車等紅燈時誤以為大腿在震動,頻頻抽出手機查看;攝影記者則有「脊歪」問題,有年僅20多歲的電視台攝影記者因長期扛攝影機,導致慢性脊椎側彎,另有30幾歲男性攝影記者有壓迫頸椎神經症狀。

更恐怖的是,有平面媒體主管要求女記者「輪流懷孕」,但當記者請產假時,又不願意建立健全的「職代制度」填補人力,反而操死該組或他組同事;也有記者從其他媒體跳槽,發現懷孕,長官也得知,但新人記者不敢請育嬰假,最後墮胎。

也有30多歲男電視記者指出,他壓力過大、作息不正常,導致內分泌失調,半年胖了20公斤;還有20多歲女電視記者反映二尖瓣膜脫垂,傳統型聽力喪失。另外一位30多歲男電視記者說,他有次早上4點半外出連線颱風,之後跑了一整天新聞,晚上7點半下班,8點剛踏進家門口,澎湖發生空難,馬上又被叫回公司往機場去連線,每半個小時連一次線,連到凌晨12點,2點下班後,又被要求隔天8點以前到公司;雖然連續工作將近24小時,他只得到半天的補假。

媒勞權研究員張時健表示,記者不僅工作環境日益艱難,實質工資也從2003年起一路下降,事實上,整個傳播業別的薪資都沒有在成長,近年興起的「即時新聞」更扭曲工作常規,讓記者的工作強度提高、專業性無從累積與發揮,無法在外面好好跑線、跟消息來源建立關係等。

政大新聞系副教授劉昌德則語重心長地說,新聞傳播系長期談媒體問題,大家喜歡用「生病了」來形容近年的媒體,確實,有很多症狀讓社會大眾不滿,但背後的病因並不是鄉民一向辱罵的「腦殘」,「有時候是工作狀況的壓力下,不得不腦殘、生病了,這是一個無力而無奈的事實」,更惡性循環的是,面對這種現實,很多優秀學生不是沒有熱情,而是不得不思考為什麼要把青春燃燒在這種地方,甚至可能沒幾年就燒完,因此畢業後都不願意進入這行了。

劉昌德說,政大傳播學院院長林元輝8月發表過一段對大學新鮮人的期勉,「希望傳播學院畢業的都是人,沒有畜生!」這段話被網友瘋傳,因為很多人把這當作對記者的批評。但劉昌德反問,「如果我們給的環境不是一個『人』的環境,怎麼能期待媒體報導超越這樣的限制?」

劉昌德表示,這就像前2年金曲獎最佳作詞人武雄說的:「如果只給香蕉,就只請得到猴子」,並不是說現在的媒體全都是猴子和畜生,而是大家應該重新思考,到底要給社會什麼樣的媒體報導?做出什麼樣的商品?更重要的是,這取決於台灣社會願意投注多少資源、更好的工作環境給媒體。

遠東聯合診所身心科專任主治醫師吳佳璇則說,聽完這些統計和案例,她還以為在講醫院的血汗故事。問題是,記者幾乎沒有「打卡」制度、難以計算工時、隨時on call處於緊張狀態,導致不少身心疾病,到底要怎麼保障自己的權益呢?吳坦言,要舉證為職災的確很難,但她建議有需求就要看醫生,並保存就醫紀錄,其他像是高層長官三更半夜還在傳line下指令等情況,都要存證、蒐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